巧用活动课教学打造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谭勇
[导读] 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对语文课堂高效性的构建,所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要精心设计相应丰富的课堂。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语文课程活动设计得过于难,我们相应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观念,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构建语文有效性课堂方面也有帮助。

谭勇    湖北省巴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444300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对语文课堂高效性的构建,所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要精心设计相应丰富的课堂。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语文课程活动设计得过于难,我们相应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观念,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构建语文有效性课堂方面也有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教学策略;创新精神;有效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56-02

        当今小学语文课的活动课越来越多,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活动课可有可无有的甚至不上活动课,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相反我认为活动课由他内在的优势和价值,有其他课型无法比拟的作用。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需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的特色,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要上好小学语文活动课。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以课外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课外活动作为活动的形式出现,正好符合儿童好动的天性,能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在活动中发现、体味语文的精髓、趣味,进一步扩大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如文章《新型玻璃》,仅标题就给了教师已开展活动的启发和契机,我们教师何不在讲课之前,启发学生动手,搜集社会生活中大量特殊的玻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发现这种玻璃的特点,分析掌握其优与普通玻璃的异常之处,进而设想掌握其独特的用处。笔者发现有一名学生在一对废墟中发现一块玻璃虽然破碎了,但还有丝相连,处于好奇,如获至宝,将这片玻璃带回了课堂,这样一石千浪,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学们也都费劲心思找来形形色色的玻璃。同学们通过积极搜集、细心观察、认真比较、大胆推测、调查取证,大大拓宽了知识面,强化了参与尝试,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教师上课做好了准备。
        二、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的心理。在上活动课时,我总是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分组时,让每个小组都留一个空位,这是老师的座位。学生开始讨论,老师可以随意地坐下,用一两句幽默的话冰释学生心中对老师筑起的堤防,让他们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近,仿佛一位大朋友,这样活动起来就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了。在学生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老师要观察每个小组的动态,适时把握学生间互相传递的信息调控整个教学过程。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活动之中。
        三、语文活动课教学要彰显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实践性
        1.彰显独立性。活动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小学语文活动课主要靠学生自己主动地、独立地去完成课业。因为大部分儿童具有显著的主动的倾向,而活动课开设的是活动作业,这些作业倾向于实际应用方面,因而能引起儿童要做的愿望。为了解决问题,就要靠个人的理智、情感、意志参与活动。尤其是儿童理智活动的积极展开,能促进其独立地获取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活动课中,从选择和确定活动内容,到活动过程的组织、实施,都应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亲自去完成。教师在活动课中要起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应放在提供活动项目及内容的选择机会,帮助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等。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2.凸显实践性。活动课的又一特点,就是在活动中让学生去实践、去做,从“做”中学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300多年前就曾讲过:“在学校里面,应该让学生从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


这样以来,学校就可以变成一个忙于工作的工场,凡是努力获得了成就的学生就可以体验到一句成语的真理,就是:''我们同时形成了我们自己,也形成了我们的材料。''”这段话的意义是深刻的。尤其是学习语言,要掌握语言工具,就更需要亲自参与实践,从读中学读,在写中学写。如果说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机会少些,那么活动课就要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书、演的语言实践中,学好语言。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智力主要表现在手指上。”由此就可以看出学生自我动手的重要性,小学生依赖性强,尤其是对家长和老师,为此,我们教师就要更新观念,充分解放思想,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调查、撰稿、办报(黑板报、手抄报),锻炼能力。另外,课外活动还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怎样抓住事物特征并把整个活动过程记清,写一篇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的文章。学生由看到做,再由做到看,反复地观察思考,提高其认识能力和观察能力,再与其谈理想、谈未来,使他们充分认识课外活动把他们带到了另一个新的天地。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对于基础教育的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所谓创造性是指有灵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具有开拓创新特点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把创造力训练用于教学。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含有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在语文的实践活动课中课体现。
        语文活动课为儿童发挥创造才能提供了广阔天地。如评论、欣赏阅读作品中的独立见解,作文中的个性表达,演讲中的个性风格等等。活动课的作业不应要求一致,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考虑每个儿童的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教师要鼓励儿童敢于标新立异,发现他们的独到见解和具有创造性作业,应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五、运用小组合作互动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综合性活动强调的是合作精神,这里所说的合作,一方面是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另一方面是指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组成有效学习的合作小组,要从兴趣、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帮助学生结合成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比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产品说明书》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先按家电、生活用品、药物这三个内容将学生初步分成三个大的兴趣小组,再根据兴趣小组中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综合考虑家庭住址(就近原则)关系,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人不等的学习小组。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提出建议,引导各小组展开学习活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最好指导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学习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教师帮助各小组完善计划,指导他们怎样按计划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定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
        总之,小学语文活动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教学是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活动机会,优化活动条件,形成活动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进而不断发展其创造力,使其获得全面和谐完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是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构建新的活动课程体系。其内涵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以往只是强调注重课堂质量,忽视了语文教学活动课的辅导与实施。如果教师既加强对课堂教学研究,又注重课外活动的指导,二者有机的结合,必然会在教学中产生显著的效果,从而实现打造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天贤.小学中年级语文活动课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21):28-29.
[2]吴薇.谈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的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17):132-133.
[3]嵇梅红.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J].小学教学研究,2011(12):87-88.
[4]王丽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4(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