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柯访方
[导读] 小学科学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方面。其内容丰富,基本都是一些最为基础性的知识,与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联系紧密。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体验,并促使学生主动利用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科学教

柯访方    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中心小学  312400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方面。其内容丰富,基本都是一些最为基础性的知识,与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联系紧密。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体验,并促使学生主动利用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情境;材料;课后作业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53-01

        接下来,本文将首先分析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然后从营造科学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的科学研究材料,安排布置生活化的实践课后作业等几个方面,对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进行实践研究。
        一、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分析
        从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来看,只有当他们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方能投入全身心进行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元素,为学习提供动力。生活化的场景和事物,小学生们最了解和熟悉,通过实施生活化教学,还可以提高科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小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激活他们探究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形成对科学知识的准确理解记忆,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
        二、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一)营造科学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学课程新课改明确提出,应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贴近生活,并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小学生们年龄比较小,思想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科学知识了解不够深刻。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小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处于特定的情境之下,也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情境能有效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小学生感觉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所以,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应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促使小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科学知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多媒体手段,用图片、视频演播的方式,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气氛。
        比如,小学科学教学中“各种各样的天气”这一课,主要研究的是在生活中经常能够体验到的各种各样的天气,以及这些天气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的天气,学会区分不同的天气特征,并且能联系生活实际,从多方面说说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阴”、“晴”、“雨”、“雪”、“风”等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多媒体视频给学生们,展示生活中的“阴”、“晴”、“雨”、“雪”、“风”等各种天气的图片,或者是在几种天气中生活的人们,以及各种动物和植物,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生活化情境之中,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对天气的观察,了解更多天气现象,进一步认识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懂得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知道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可以趋利避害,更好的生活。
        (二)运用生活化的科学研究材料
        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科学知识,并掌握和了解一些最基本科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是一门以探索探究为主的学科。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周围的环境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运用到小学科学知识探究学习中。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联系现实生活,从生活中选择和使用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丰富小学科学教学的内容,并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科学知识,调动他们参与科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探究能力。
        比如,在小学科学“磁铁能吸引什么”这一课,是“磁铁”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完善“磁铁具有磁性”的科学概念,唤醒学生对磁铁的原有认知。这一阶段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很多学生有玩过磁铁的经验,对磁铁也很有兴趣。大多数学生能够知道磁铁能吸东西,但是能吸引什么样的东西并不太清楚。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纸片、木片、铜片、铁片、矿泉水瓶、回形针、小钢珠、玻璃球、铁钉、橡皮筋等,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磁铁吸引的实验。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从利用这些生活化材料实验中,知道磁铁能吸铁,探究得出磁铁能吸铁一类物质的特点叫磁性,磁铁有磁性,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安排布置生活化的实践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安排,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进行实践运用。并且,就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特点来说,其中很多知识都能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运用,或解决生活问题,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在生活中进行验证。所以,小学科学实施生活化教学,应通过安排布置生活化的实践课后作业,加深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体验,帮助他们巩固科学知识,并把掌握的科学知识学以致用。小学科学教师在安排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与生活有关内容相结合,把科学知识向生活拓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
        比如,在小学科学“测量气温”这一课的课后作业安排中,我们就可以给小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安排周末一天,要求用温度计测量室外8时、10时、12时、14时、16时、18时等各个时间点的温度,并进行记录,绘制成柱状图。让学生在课后,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室外一天中的气温,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深化小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中体验,给科学课程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促使小学生在真实生活实践环境中,去研究分析、思考认识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亚文.试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20(58):7-8.
[2]陈仙忠.“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天津教育, 2019(32):134+136.
[3]王清华.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挖掘利用[J].华夏教师,2020 (12):70.
[4]倪雪松.回归生活,追求本真——关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9(34):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