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 李静 南京市板桥中学 210039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210012
【摘要】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
【关键词】任务驱动;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85-03
1.案例背景分析
1.1教材分析
《物体的质量》是苏科版教材八年级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标中体现为学生要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本节课重点在于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这也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个技能要求,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体现着物理、生活、社会的思想,也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做好铺垫工作。
1.2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和科学两门课程中已经初步学习物体的质量单位和常见物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22-23页),以及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测量物体的质量,如图2所示(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31页)。作为初二的学生,教师如果引入时就预设学生是零起点,照本宣科地讲解质量单位测量等,显然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到位。学生如果将小学三年级的内容简单的重复学习,也难免产生厌学抵触情绪,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降低学习效能。
图1质量的单位及换算-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图2质量的测量-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现将学生现状总结归纳如图3。
2.案例描述
2.1自制天平,显身手
不难分析,三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质量内容只是质量最初步的知识,而对于天平的了解也止步于外观的认识,对于天平核心部件以及测量方法学生未必真正知晓。为一探究竟,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制天平,课前引入环节改为学生大显身手自制天平,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本组优秀作品,一较高下。
【教学片断1】
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自制天平,八人一小组,推选出能代表本组特色的优秀作品参与班级评选。评选的标准:一、科学性:天平设计要科学合理;二、可操作性:天平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创新性:作品设计要新颖,创意独特,构思巧妙;四、经济性:提倡同学选择废旧的物品,设计要经济实惠;五、安全性:选择材料应该是无污染、无毒、无碍健康的绿色材料;六、结构完整性:自制天平要具备完整的结构;七、测量准确性:自制天平要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其中结构和测量两部分内容各占25分,其余每项10分,总分100。
任务发布,学生们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制作方法后,开始着手准备,设计出形式各样的天平,如图4。
图3学生现状缩略图
图4学生自制天平
2.2交流讨论,出真知
关于天平构造以及使用方法的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免落入俗套,让学生对照书本中静态图片和文字逐一认识,这样的认识天平局限于了解天平中部件名称,不能真正理解这些部件在设计时的精巧之处,更不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核心作用。学生在自制天平的动手实践中,可以掌握天平的初步架构;在自我评价与生生交流中,更加深入理解部件的作用;在不断完善天平的构造中,真正实现学生以目标为导向进行需求性学习。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自发性学习,使学生处在不断地创造和超越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本节课以自制天平为抓手,以翻转课堂的方式预期达到教学三个维度的目标,见图5。
图5翻转课堂实现三个教学纬度的目标达成
【教学片断2】
经过周末的准备,各组同学都挑选出参加评比的作品,全班同学作为评委为作品打分,并称述理由。
生1:小明同学的天平优于小王的。天平横梁平衡的判断,不能只靠眼睛的感觉,要有客观的分度盘和指针,所以首先要有一个垂直于横梁的指针固定于横梁上,后方放置标有垂直参考线的纸板,当指针与纸板上垂直参考线重合则说明横梁平衡。
生2:我对纸板做补充说明,如果只有一条垂线作为参考线,只能表明天平是否平衡。若等幅画一些参考线,见图6,不但能说明不平衡,并且能表明不平衡的程度。
图6天平构造-分度盘(等幅参考线)
生3:我也来说说纸板。有了等幅参考线后,我们在观察平衡时不必等待指针静止于中央刻度线,可以通过观察指针的等辐摆动来确定其平衡。
师:非常好,通过三位同学的讲解,我们不但了解了天平结构中的指针和分度盘,还了解其工作的原理和判断平衡的两种方法。
生4:我发现有同学左右两边的横梁长度不等,因为只有长度相等时,左边和右边的物体质量才是相等的。
生5:可是当横梁和纵轴固定到中间时,横梁无法平衡。
生6:所以才用到平衡螺母呀!我们这组的作品就在横梁两端设计了平衡螺母。当横梁向左倾斜,平衡螺母可向右调节,见图7。
图7天平构造-平衡螺母
师:非常好,通过三位同学的交流,我们又一起学习了平衡螺母的使用。
生7:我们这组设计天平时发现,配套的砝码测量质量时只能精确到1g,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很多物体的质量都需要精确到0.1g,所以我们在横梁前面仿造天平的样式,用刻度尺代替标尺,并制作了游码。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他们这组的天平,由于增加了游码的设计,这个天平的分度值达到了0.1g,见图8。
图8天平构造-标尺
师:请同学们参考其他同学宝贵的建议,改良自己的天平,上传到智学平台,评委组会根据最后的作品为每位同学打分。了解了天平的构造与使用,请同学们用实验盒里的托盘天平测一下橡皮的质量。
3.案例评析
3.1任务驱动,发展思维
劳厄说:“学习过程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动仍属于经验型,既有具体的形象成分,又有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学习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往往要从学生的具体经验出发,当学生缺乏有关感性认识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提供具体感知,借助形象思维,使学生思维不断向高水平转化。如果他们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情景模型,就不会利用物理模型进行引导思维,更难以把公式、概念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正确地进行对比、推理、建模等逻辑思维活动。本节课,教师发布的自制天平的任务,就是利用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天平的模型,再通过生生互动交流讨论环节中的逻辑思维逐次深入掌握质量及测量的物理知识,最终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让教学过程中更高效。教学设计中要重视所使用的思维方法及呈现方式,见图9。
图9案例中使用的思维方法及呈现方式
3.2翻转课堂轻松学习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将已经在小学阶段学生说熟悉掌握的知识重新讲解,而是更加关注学生自发性需求,关注学生在基于项目(自制天平)的学习中所遇到的共性或个性化问题,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者,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瑞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及应用[J].考试周刊,2020,(50):15-16.
[2]黄芳芳.初中物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J].新教育,2020,No.462(17): 45.
[3]顾建新,陆振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以“库仑定律”教学为例[J].物理之友,2017,v.33;No.394(10):1-3+7.
[4]韩叙虹,姜连国.基于学习进阶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向心加速度”一节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v.45;No.419(09):41-44.
[5]李越,黄国华,严春红,满建真.基于“翻转课堂”的物理教学设计——以《平抛运动》为例[J].大众科技,2016,v.18;No.197(01):103-105.
[6]刘新选.高中物理翻转课堂试微——以“超重和失重”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5,v.37;No.404(01):40-43.
[7]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v.30;No.211(04):46-51.
作者简介
张睿,男,1980年05月生,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中学校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第六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全国物理青年教师课堂大赛一等奖。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物理实验创新与教学研究。
李静,女,1979年10月生,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全国名师赛一等奖,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江苏省物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南京市物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南京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评比一等奖。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物理实验创新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