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寓言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曹萍
[导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着素材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脱节等问题,《生活与哲学》作为整个高中政治课程的核心支撑,在教学实践中这些问题表现尤其突出,这迫切需要政治教师将鲜活的教学素材引入课堂。中国古代寓言思想性与趣味性兼具,蕴含丰富的哲学意蕴,将中国古代寓言引入课堂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哲学教学生活化。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寓言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意义、存在问题以及运用策略进行

曹萍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  843000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着素材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脱节等问题,《生活与哲学》作为整个高中政治课程的核心支撑,在教学实践中这些问题表现尤其突出,这迫切需要政治教师将鲜活的教学素材引入课堂。中国古代寓言思想性与趣味性兼具,蕴含丰富的哲学意蕴,将中国古代寓言引入课堂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哲学教学生活化。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寓言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意义、存在问题以及运用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寓言;哲学教学;政治教师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81-02

        1中国古代寓言的内涵
        中国古代寓言是产生于近代以前的主题鲜明,结构简单,以譬喻或借喻方法揭示主旨寓意的故事的统称。作为寓言故事,它们往往是虚构的,主题鲜明,结构简单,但又不是简单地叙事,而是采用借喻或者譬喻的方法揭示一定的寓意,阐述一定的道理,发人深省,给人以启示。
        2中国古代寓言引入《生活与哲学》教学的意义
        寓言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我国历史上广泛流传下来的一些经典寓言故事,寓意深刻、故事生动、文辞优美,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把中国古代寓言运用到《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1有利于提高课堂趣味性
        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哲学是高深而神秘莫测的,对哲学学习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这需要教师能够将鲜活的因素引入课堂,降低知识难度,加强哲学教学的趣味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特别善于使用或诙谐幽默或辛辣嘲讽或循循善诱的艺术语言,运用夸张和譬喻的艺术手段,简略精当又娓娓动听地给学生讲故事,寓意通常明白如画,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留白,启发学生去深入其中感受故事背后所褒贬的人生百态,并从中获得启示。
        在哲学课堂上,寓言故事的恰当引用能将抽象的概念、原理转化为相对直观的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运用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并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2.2有利于培养学生哲理性
        寓言是人类由原始思维发展到理性思维的重要桥梁。寓言的故事部分往往浅显易懂妙趣横生,符合原始思维方式;而寓意部分则揭示抽象的道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符合理性思维方式。高中政治教师在讲哲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寓言的启蒙作用,引导着学生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地去分析理解哲学的概念、原理及方法论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3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立德树人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期在高中阶段,而高中阶段德育工作面临的12挑战却是前所未有的艰巨。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特别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中国古代寓言在这方面的作品有很多,如学习求知、修身处世、交友互助等多方面。有些寓言从正面塑造形象,赞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美好品德;有些寓言从反面入手,讽刺那些坐享其成、夸夸其谈、刚愎自用、墨守成规的人;还有些寓言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真善美与假恶丑放在一起,给人以正反两方面的启发。与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思想政治教材相比,寓言更像一位幽默风趣的朋友,在嬉笑怒骂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善用寓言故事,可以帮助教师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引导。
        3中国古代寓言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价值重大,影响深远。学生不仅喜欢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还喜欢教师在哲学课堂上引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运用中国古代寓言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师生间、生生间的积极互动,还增添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中国古代寓言的应用并不乐观,存在着以下问题:有的教师对中国古代寓言的重视不够,只是被动地去“教教材”,忽视了对教学素材和教育资源地开发利用;有些教师对中国古代寓言的内涵挖掘不到位,仅满足于分析寓言表层寓意,没有深入领会其深层寓意,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有些教师对中国古代寓言选择不恰当,与教材知识脱离,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还与教学目标南辕北辙;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寓言使用过多,喧宾夺主,干扰了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
        鉴于此,下面就探析中国古代寓言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3.1教师转变观念、践行思想,树立课程资源观
        政治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打破旧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师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教课程,而应该主动地去开发课程。对课程素材资源进行广泛开发、精心筛选、细致鉴别、深入加工,并将优秀的教学素材引入课堂教学,建立开放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国古代寓言用短小精悍的篇幅和生动活泼的笔触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芒,将中国古代寓言引入哲学课堂,不仅是建设开放型哲学课堂的需要,也是丰富思想政治课程素材资源的需要。
        3.2教师广泛浏览、精心筛选,加工教学素材
        古代寓言是古代学者文人思想的精粹,相当一部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但其数量众多,寓意深刻,哲学教材知识点众多,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深厚的人文修养,广泛涉猎中国古典文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浩瀚的古代寓言故事中选择与哲学道理的结合点,选取素材要做到“精准”:既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又契合哲学原理方法论。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广泛浏览中国古代寓言的基础上精心筛选,适当加工整合教学素材。
        3.3教师完善自我、丰富自我,提高人文素养
        政治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网络学习、专家讲座、假期培训等方式不断地积累自己,提升自己,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关注本学科知识的,还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的教育动态,不断拓展知识的宽度,提升思想高度,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4教师用心设计、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课前原本分散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将状态迅速调3整,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中国古代寓言善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勾勒出形象逼真的故事,故事明白如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课堂能够焕发活力。
        例如在讲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引用“参汤耐饱”的故事。不但可以联系社会生活,还将抽象的原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突破重难点,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重新审视历史,能帮助学生保持记忆的持久性,间接培养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在哲学教学的实践中,如何使课堂既有活力又有深度,需要教师反复探索。把中国古代寓言运用到《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去,是一次大胆而必要的尝试。使用中国古代寓言不仅可以把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具体化、哲学原理通俗化和哲学方法论形象化,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识记、运用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提升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和哲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大胆创新,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让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导向者。
参考文献
[1]于世艳.高中生生活与哲学课学习兴趣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裴维燕.生活与哲学文学类教学辅助资源的运用与开发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
[3]郭晓静.启迪思维让哲学课堂更有生活味——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实录[J].福建教育.
[4]赵斌.放宽视野走向思考的自由——生活与哲学教学素材选择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