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公费师范生素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何慧春 张晓宇
[导读] 公费师范生是未来乡村教育的生力军,是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当前各级院校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查显示,当前公费师范生不同程度存在职业认知等素养问题。基于调查显示出的公费师范生对乡村文化发展的了解和振兴乡村文化教育期盼,通过在课程编制中重构课题体系,以生为本,加强对公费师范生在职业道德、创新理念、身心素养、教育知识与能力等素养方面的培育,对农村公费师范生培养具有重

何慧春  张晓宇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18000
【摘要】公费师范生是未来乡村教育的生力军,是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当前各级院校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查显示,当前公费师范生不同程度存在职业认知等素养问题。基于调查显示出的公费师范生对乡村文化发展的了解和振兴乡村文化教育期盼,通过在课程编制中重构课题体系,以生为本,加强对公费师范生在职业道德、创新理念、身心素养、教育知识与能力等素养方面的培育,对农村公费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公费师范生;素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74-02

        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一些院校开展的农村定向公费师范生教育,培养面向乡村、扎根乡村的教育工作者。这些学生将是未来乡村教育的生力军,是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公费师范生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培养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素养的培育逐渐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中心命题,那么,公费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教师职业必备的教育思想、职业道德、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等显然也应当成为公费师范生的素养培育的重点。为此,我们围绕上述几方面开展了对公费师范生群体素养培育状况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收集到的1414份问卷情况进行了综合统计与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的农村公费师范生在素养培育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有待我们在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
        一、农村公费师范生素养现状的调查及结论
        (一)在思想情感方面
        在调查中,对于“你是否主动了解过乡村小学、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条件”的问题,66.62%被调查学生表示有一定了解,7.07%表示经常通过各种途径主动了解,也有26.31%表示自己没有主动了解过。对于“未来自己对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适应性情况”的问题,30.5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完全能适应,无论工作环境如何艰苦,另有66.97%要视情况而定,认为自己还年轻,应该能适应,2.48%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长时间适应条件太艰苦的地方工作。对“你是否了解国家对农村和农村教育方面的政策”的问题,23.76%的同学表示了解,74.47%的学生不太了解,还有1.77%的学生完全没有听说过。
        调查显示,虽然公费师范生是针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需要而定向培养的未来的师资力量,但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多公费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态度取向尚不明朗,职业认知存在偏差。
        (二)在职业道德方面
        对于“就读农村公费师范生的原因”问题,有33.31%的学生表示是因为热爱乡村教育事业,而有52.23%选择是出于家人的要求和从减轻家庭负担出发来考虑的;对于“是否有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乡村教育决心和毅力?”问题,只有30.55%的公费师范生愿意为改善农村教育付出努力,有19.17%的学生表示只是暂时选择农村公费师范生就读,服务期满后会继续进行学业深造或去从事其他职业,还有49.65%的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暂时还不明确未来的打算。面对“作为未来的乡村教师你会通过教育促进当地的文化发展和振兴吗?”这一问题,参与调查的公费师范生中有57.21%的选择了“会,认为教育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最佳途径”,另有38.05%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自己会做出相关努力”,只有4.74%的学生表示精力有限,要专心教书育人。可见大部分农村公费师范生表现出对促进乡村振兴的热情和期待。对于“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还会选择就读农村公费师范”的问题,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6.59%表示是,有23.41%选择了否。
        对于“你对自己家乡的乡村文化有关注和了解吗?”这一问题,学生中表示了解的占75.74%,其中表示“熟悉和热爱”的占到了62.64%,还有22.35%表示“想了解但找不到途径”。
        根据调查能发现,公费师范生群体对于农村的发展普遍表示出关心。这些公费师范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因此普遍对农村尤其是自己家乡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愿意通过自己今后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和振兴。
        (三)在知识素养方面
        对于“是否观注最新的教育教学及素养?”这一问题,52.4%受调查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了解,只是按学校的要求上课或者学习。对于“你对中国学生素养的了解情况”这个问题,4.31%的被调查同学表示非常熟悉,63.86%的学生是一般了解,28.78%的学生则不太熟悉,还有3.04%的学生完全没有听说过。而对“你对教师素养的了解情况”这样的问题,调查学生中14.14%表示非常熟悉,65.63%是一般了解,由17.75%不太熟悉,2.48%则完全没有听说过。对“你对学生或者教师素养的了解途径”问题,46.89%的学生来源于学校教师还有30.76%的学生来自于手机等网络信息,7.36%的学生是从新闻媒体了解,通过同学或朋友了解的占6.08%,8.91%其他。对于“你的学校是否进行有关学生素养的培训”,67.33%的学生选择是,32.67%的学生选择否。
        调查显示公费师范生在职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或者偏差,显示我们的在对公费师范生培养方面存在方向、目标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



        (四)在能力素养方面
        对于“未来要成为一名优秀合格乡村教师自己最缺乏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问题,有82.11%的学生选择了教育技能知识与课堂实践的能力;对于“目前对未来从事农村教师工作最担心的问题”,也有75.32%的学生担心自身能力与知识储备不够而导致自己不能胜任乡村教育教学的需要。对于农村公费师范生素养培育的最佳方式的选择,75.39%的学生愿意选择教学实践。对于“如果没有学校的教育环境,未来自己是否具备自学的能力”的问题,21.71%的学生表示自己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实现自我专业成长,62.52%的认为自己可以自学,但是自我学习程度有限,还有10.96%虽然具备自学能力,但是学习意愿不高,4.81%的学生自学能力不行,无法实现自我专业成长。对“在新时代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未来乡村教育的准教师,你认为最重要的能力和素养有哪些”的问题,选择教育教学能力占95.9%,选择创新、实践能力的占87.06%,选择职业道德素养的占86.28%。
        调查数据反映了当前处于“前专业阶段”的农村公费师范生,对于从事教育工作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焦虑,也显示出他们对于自己的教育知识能力素养不足的一种担忧。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公费师范生虽然在教育思想和职业认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但却普遍热爱家乡、了解农村,对通过教育振兴农村具有极大的期待,这就为我们对公费师范生素养教育提供了契机。
        二、农村公费师范生素养培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基于当前农村公费师范生素养培育的现实状况,改善和加强农村公费师范生素养培养教育工作无疑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广大农村的教育振兴培养更多的优秀师资人才,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教育贡献。根据调查所得信息的综合分析,当前农村公费师范生素养培育状况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公费师范生定点培养的院校对学生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保障和促进素养培育的工作开展的机制与措施,素养培育工作没有得到凸显。
        (二)承担农村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养存在明显不足,直接影响了公费师范生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三)在农村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计划中,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占整个校园学习内容的80%以上,实践性课程过少。理论学习对素养的研究不足,有机械传授的现象,素养培育实施的效果欠佳。
        (四)教育评价只是从知识记忆程度和思维方法运用方面取进行评价,忽略了教学实践中在学生素养发展水平的实质评估,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习的价值趋向在师生心中根深蒂固,片面追求分数和学习管理不严导致师生普遍对素养的培育认识不足。
        (五)农村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未能充分挖掘课外、校外的资源,未能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联动的有效机制。
        (六)教育教学实践课一般安排在临近毕业的那段时间,即使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在素养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也没有时间返回学校再进行系统的学习了。
        三、改善和加强农村公费师范素养培育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上述原因和现实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费师范生教育,为将来的农村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师资力量,针对师范生素养的培育和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培养。
        (一)配齐配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发展水平。在公费师范生的素养培养中,教师尤其是承担教育类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素养的状况尤为重要,加强这些院校相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培养好农村公费师范生素养的重要前提。
        (二)立足人文教育,深化学生自我发展的培养机制,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打通学科壁垒,深入挖掘各学科课程的素养培育因素,结合五年制师范教育大专的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舞蹈等学科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多学科融合主题式教育活动,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和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学科融合主题式素养培养范式,加强对学生适应未来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素养培育。
        (四)加大科研力度,支持围绕农村公费师范生素养培育工作开展系统研究,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素养培育因素,利用课题研究、集体教研和案例研讨等形式,探索在落实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教学实施中课程内容、方法和措施的创新,不断反思和总结出素养培育实施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新机制,力求在农村公费师范生素养素养的培育方面取得实效。
        (五)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开放,加强有关素养课程资源的建设。要依据公费师范生素养培育的目标,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所蕴含的素养培育因素,形成广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机制,加强对学生进行乡土中国的人文情愫、人地和谐的自然观和传统道德的伦理价值观等素养教育,树立扎根乡村,献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塑造职业理想。
        (六)创新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机制,加强实践课教学,将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学以致用,加强课外、校外实践教学对学生素养培育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拓展学生素养培育实施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温小军.师范生素养的内涵及其生成路径[J].教育导刊,2019(2).
[2]雷宏友.地方院校师范生素养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必然出路[J].陕西教育(高教),2019.
本文系2018年度湖南省规划课题《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素养与能力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XJK18BZY0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