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张明亮 谢孟园
[导读] 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对中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两国课标中的差异,为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参考。

张明亮  谢孟园   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要】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对中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两国课标中的差异,为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73-02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国课程改革都在有序推进,各国的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对国际教育比较研究很感兴趣,希望能够从比较研究中得到有用的启示来推进课程改革,其中通过国内外课程标准比较,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进而促进课程标准的发展。加拿大作为一个教育多元化的国家,不仅教育系统和教育机制较为先进,在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且每个省份都被赋予教育管理权,每个省份关于课程标准的制定各不相同,其中安大略省(以下简称“安省”)的数学课程标准发展比较成熟,一流的教育水平一直是加拿大其他省份的典范[1]。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课标(2017)》)于2017年颁布,它与加拿大安省的“课标”有什么异同点呢?通过比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国数学课标的发展得到一些启示。因此,本文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面进行比较,以期推进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
        2课程理念比较
        制定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教育能够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为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安省在课程理念方面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它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发展状况和自身所处的环境开设丰富多元的课程,满足不同类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课程。另外,由于加拿大移民较多,不同人群在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种族等方面存在差异,它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应该相互尊重和理解[2]。
        我国《课标(2017)》同样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发展;课程内容设置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渗透数学核心素养,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强调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注重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融合;建立更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核心素养的评价,而且评价要轻结果,重过程[3]。
        课程理念的设置是为高中数学课程的教与学明确方向,有了课程理念,教师能够知道什么样的课堂模式为学生带来最优的学习效果,对高中生数学课程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比中加两国的课程理念发现:两国都强调以生为本,而且不同学生达到不同的数学学习效果;都注重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融合;评价方式都非常多样化。然而,加方更强调尊重文化差异,提倡教育的公平性;中方更强调数学文化和数学价值的传播。
        3课程目标比较
        安省认为数学课程目标应是掌握核心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强调数学课程应与未来发展紧密联系;注重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养成;强调数学课程的学习应是全面的,不仅有结果性的目标而且有过程性的目标;安省的课程目标强调学生家长应学习了解数学课程目标,因为家长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我国《课标(2017)》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获得适应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四基”和提高数学角度下的“四能”;在数学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发展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下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在数学的学习中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3]。
        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要素,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对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设计的制定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比中加的数学课程目标得到:两国都认为数学课程目标最重要的是获取核心知识、技能与价值观,而且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态度与方法。不过,加方更注重家长对课程目标的了解和学习;中方更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4课程内容比较
        安省的普通高中为四年制,是9-12年级。9-10年级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有学术课程和应用课程。学生完成9年级的学术课程后可以选择10年级的学术课程或应用课程;完成9年级的应用课程后可以直接学习10年级的应用课程,若想学习学术课程,就必须完成一个“转换课程”[4];10年级以后,11-12年级的学生基于以后的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安省为11-12年级的学生提供四类课程:大学本科预备课程、大学/专科预备课程、特备专科大学预备课程、就业预备课程,其中11年级具体的课程内容有函数、函数及应用、数学基础、就业和日常生活数学,12年级具体课程内容有高级函数、导数和向量、数据处理、数学技术、数学基础、就业和日常生活数学。
        我国《课标(2017)》规定高中是三年制,它将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都是按照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大模块展开教学的。选修课程包括五类课程:数理类课程;经济、社会、部分理工类课程;人文类课程;体育、艺术类课程;拓展、生活、地方、大学先修类课程,这五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
        课程内容作为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了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对比两国课程内容可以发现:两国的课程内容按类划分非常清楚,课程内容除了学生所必须学习的数学知识外,还为发展需求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内容。然而,加方为11-12年级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的课程内容更加明确,它是按照大学学历划分设置预备课程而且还特别设置就业预备课程。中方则是按照学生是仅参加高中结业考试还是最终参加高考的意愿为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
        5思考与启示
        通过对比中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发现中加两国课程标准的制定在这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根据分析异同得到如下思考与启示。
        (1)提倡数学教育公平,多角度付诸行动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课标中提倡的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的数学教育已经在慢慢实现,但是相较于国际上数学教育的公平性还是较为薄弱,我国应该考虑数学教育在城乡之间的差距应如何来改善,如何改善一些贫困地区的数学教育。除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面对一些有特殊身体障碍的学生,他们如何能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减少与其他人之间数学教育的差距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总之,我国应该更加注重数学教育公平性,大力支持一些偏远地方的数学教育以及帮助特殊身体障碍的学生实现高效的数学学习。
        (2)重视家长参与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
        加方历来注重学生家长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仅教育部向地方教育局、学校和其他相关教育组织结构表明要尽力消除学生家长参与数学学习的困难,而且还为家长开设专题讲座,为家长普及数学学习的相关知识和提高数学学习的策略[1]。虽然国内近年来进行了家长参与数学学习的研究,但是基本都是理论层面的探讨,我国大部分家长对于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往往没有很多经验,因此我国应该为家长提供一些网络资源,或者学校可以大力开展专题讲座为家长参与数学学习提供相关的策略。
        (3)合理设置选修课程,注重学生未来发展
        我国关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考虑了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例如为三个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设置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三类课程分别为高中毕业水平、高考水平和拓展水平(即准备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平)设置。虽然我国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但是相比安省课程设置的选修内容,我国应学习加方结合学生的未来发展生涯,根据学生将来的不同走向设计数学课程,课程的设置除了必须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外,考虑设置应用课程、就业和日常生活数学课程,将数学课程的学习与生活结合的更加紧密,可以为那些高中毕业水平的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姚林群,汪春年.加拿大安大略省《重振数学策略》数学教育改革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17,30(08):58-63.
[2]梁瀛尹.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
[4]曹一鸣,代钦,王光明.十三国数学课程标准评介(高中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张思聪,中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J],数理化学习,2013年第4期,P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