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叶秋荣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叶秋荣
[导读] 阅读是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基础,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和了解外面世界美好的重要途径。如诗人苏轼所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告诫我们的是读书就如汪洋大海让我们的生活富有而充实,里面丰厚的内容能让我们感受到知识的博大精深。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为此,作为教师要去探索创新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叶秋荣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中心小学  福建  宁德  355500
【摘要】阅读是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基础,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和了解外面世界美好的重要途径。如诗人苏轼所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告诫我们的是读书就如汪洋大海让我们的生活富有而充实,里面丰厚的内容能让我们感受到知识的博大精深。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为此,作为教师要去探索创新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71-01

        引言
        阅读不是看完这篇文章或一段话就可以了事,而是要注重学生阅读的技能培养,要领悟书中内容的精髓,感受阅读的快乐。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更是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康的人格。但是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技能都不佳,出现较多的阅读问题,这些都是我们目前需要去反思和解决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1.阅读习惯较差,阅读技能有待提高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主动性比较差,还是处于喜欢玩的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而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都还是需要教师和家长来督促完成,阅读习惯和技能都比较差。比如,在阅读习惯上,阅读完后不会进行反思或者写阅读心得。阅读能力上也是没有得到进步,往往是因为他们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遇到不理解的段落或者不认识的句子都是一跳而过,只读懂了大概的含义,并没有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久而久之导致阅读能力和习惯都得不到提升。
        2.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阅读兴趣不高
        现在学业压力比较大,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以这个为借口抱怨说没有时间进行阅读,放学回去后就想着看电视或者打游戏,觉得这是放松压力的好办法。这样的行为导致他们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也没有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被其他外界的刺激所干扰,致使阅读兴趣不高。
        3.缺乏课外阅读书籍,阅读内容不够丰富
        很多学校的阅读书籍比较单一,内容形式都是以“作文宝典”展现,高年级更是“功利性”较强的书籍,这都是学生们比较怕的书籍。而我们除了课本上的阅读,更是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拓展视野。而是需要摆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又有典故的书籍。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在阅读技能上的发展,倡导读书要有用的书,而不是死读书。阅读就像生命中的一道阳光,给我们指引方向,所以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阳光。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下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读书时注重重点词、句的运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文章不是一览而过就可以的,我们要学会这句词或句子运用的手法,以及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跟那个是要养成细读、品读的习惯,带着问题去文章中找出体现文章中心的重点词句。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注重这方面的细节,只是让小学生圈圈画画,并没有深入去解释这句词或句的涵义,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以至于他们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一句重点词没有很好的学会运用,那么相当于在读一纸空文。我们要学会怎样读书,掌握文章中的精髓,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就是一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这都是反应了重点词句运用的重要性。比如,一年级语文课《比尾巴》中,在朗读或者背诵中要注意重点词句,如“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是什么样的?”“长或短、一把伞”等突出重点的词句,通过对比小学生就可以深刻理解到动物的特性,这无疑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2.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时,抓住文章内涵,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西塞罗说过:“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就如同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籍时,没有抓住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不知道作者的思路,只是泛泛而读,那么我们永远都提高不了自己的阅读能力。我们应该指引小学生学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阅读或朗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需要这样的阅读习惯。比如,在朗读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一课时,小学生如果只是背出来,而体会不到本篇文章讲述的是什么,那么也是空背,很容易就会忘记,而是应该在阅读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带这问题去阅读,本人主要讲述了船像什么,你们心中的船又什么什么样的,这些问题都可以激发他们去想象,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3.创设意境,身临其境的培养学生语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创设美好的意境去阅读书籍,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朱熹曾经说过:“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无疑说明意境在阅读中的重要性,阅读文章时都没有真正的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带给自己的乐趣,那么这说明你并没有学会这课,语感也没有得到提升。意境的作用能使你在阅读时,让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的魅力,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例如在一年级课文《日月水火》推荐的课外阅读中,“日月水火,红日圆圆,月牙弯弯,河水清清,火苗红红”句子中,如果只是简单的背出来,很快就会朗朗上口,但是很快就会遗忘,根本不知道在讲述什么,我们应该创设意境,播放相关的音乐来帮助小学生感受日月的宏伟,河水的清澈的优美等意境,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心中日月的形象描述出来。这样的阅读不仅有层次感,还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创设意境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使课堂氛围变得有趣生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需要趣味性的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枯燥乏味的方式只会让他们远离阅读,更何谈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为此,作为语文教师更是要注重小学生的能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纸上谈兵就可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助于锻炼小学生的战胜困难的勇气,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世间的美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激发了他们对语文阅读的热情和向往。在这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感受文章的意境,以及文章运用的手法多方面的技巧中,有效的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钻研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卿.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2,1(3):105
[2]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1,8(316):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