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文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邹世松
[导读] 《汽车文化》这门课作为中职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首先接触的一门专业课,起着传递汽车文化,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的作用,同时还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汽车文化》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更要注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思想政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邹世松    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湖北  恩施  445400
【摘要】《汽车文化》这门课作为中职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首先接触的一门专业课,起着传递汽车文化,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的作用,同时还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汽车文化》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更要注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思想政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健词】汽车文化;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1-208-01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国家目前的高中阶段实行分流,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各种不良习惯较多。对于从事教学的一线老师,如何驾驭课堂及教学的其他环节,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校学生特点,结合自身实践,本文拟就中等职业学校老师如何上好《汽车文化》课归纳出几种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育全过程,形成健康、科学的汽车文化
        当前中国现状是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差异大、平均收入不高、贫富差距大、石油资源贫乏等,好面子、爱随大流、讲排场……第一次课,我向学生讲述一下目前两个现状:一是中国从有了自己的汽车到今天,到处打着“自主”名号的汽车制造厂遍地开花,貌似各个都忙碌却幸福着不亦乐乎。世界著名汽车造型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当着很多中外记者的面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二是大体积、大排气量、加长加宽车身,豪华奢靡的外观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则成为自身地位的一种象征和暗示。即使在一些偏远的中小城市,也时常会出现高档的SUV或跑车。“长”和“大”到底好不好呢?我们知道,固然“长”和“大”可以使车的看起来大气、阔气、豪气。但是如此大幅的加长车身必然影响汽车的操控性,特别是转弯是的灵敏度大大下降。
        二、优化课堂教育,推行“三有”模式
        新课改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以项目、案例教学等方式组织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突出“做中学、做中教”,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重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养成。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达到“学有所教,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一)针对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方法
        为适应市场需要,我校开设汽车修理专业已经近十个年头。汽车修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汽车修理成了我校当前的王牌专业之一。我校采用由胡建峰主编,彩版的《汽车文化》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全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发展过程中的车史文化、车类别文化、车色彩文化、车造型文化、名人名车文化、车科技文化、车环保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车娱乐文化、车收藏文化以及车构造文化等各方面。多年以来,我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项目式教学, 将本课程的每个项目都划分成若干活动, 以具体的活动来引领每次课的教学。 使学生每次上课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二)注重新课的导入,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似乎给大脑打了一针强心剂,能瞬间收拢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新课导入方法很多,现列举两种方法:第一是复习和提问式导入法。这是最经典的导入法,也是历经检验最科学和传统的导入法。温习学过的知识,再导入新课,能够将新旧知识瞬间联系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久而久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和预习习惯;第二是视频冲击法。从抖音成功得到启发,一段短视频,能瞬间冲击受众的感官。视频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动力。例如,在讲述《汽车的发展史》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先播放3分钟的视频(汽车百年的发展史浓缩在里面,不断变换的画面,配合动感音乐)。从古代的马车,到近代的汽车,直到今天的高科技无人驾驶的新能源车,因有尽有。提问: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汽车百年尽在眼前,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汽车的起源》。  
        (三)注重讲课的艺术性,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
         课堂教学是一项技术,同时是一门艺术。一堂好课,给人以享受,让人回味无穷,能润物细无声。课堂教学的艺术化,一直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每次课堂教学中,我我总是在这几方面下功夫,力求完美:形。衣着整洁,行为落落大方。给学生阳光健康的外在形象;讲。语言时而如小桥流水,时而如疾风暴雨,节奏随内容变化,抑扬顿挫,游刃有余;技。板书文字美观大方,版面高度概括、错落有致;评。表扬如春风吹过每个同学的心田。满怀慈爱之心,谆谆诱导。
        (四)构建流程图,力求知识系统性
        流程图能清晰的反映知识的要点,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我在《汽车文化》教学中,既有全书的流程图绘制,也有个章节的流程图绘制。项目式教学内容设计,活动式内容实施与流程图高度融合,能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要点突出、条理清楚。动员学生在复习时也绘制流程图,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贯彻职业教育政策,落实职业教育模式
        围绕职业教育模式和职业教育目标,我和学生开展了一些活动:一是汽车文化进校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访组,负责询问本校教师的汽车消费理念;统计组,负责收集本校教师私家车的品牌、国别;未来组,负责收集学生未来的购车想法。将收集来的材料进行整理,共同理性分析,科学点评,分三个板块办一期板报。二是学岗结合。我校和本地销售商都有良好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体验汽车销售和修理全过程。积极联系车展活动,让学生担任自愿者。感受新车展上车模、试驾、赛车等文化活动。
        结束语:汽车文化是人类在汽车发明、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人们对汽车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传播科学的、理性的具有中国特色是汽车文化是每个从事教育的汽车人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胡建峰.汽车文化[M].天津出版传媒集团,2019.
[2]田阿丽.专业建设与改革[M].天津出版传媒集团,2019.
[3]郑艳秋.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综合改革[M].天津出版传媒集团,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