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杨岭花
[导读]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在教育体系中担负着重要职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革新旧有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思路,具有积极意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活历史课堂、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创新教学形式等,有效推进日常教学的发展。

杨岭花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256656
【摘要】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在教育体系中担负着重要职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革新旧有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思路,具有积极意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活历史课堂、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创新教学形式等,有效推进日常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多媒体辅助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203-01

        前言
        针对当前初中阶段历史课堂加以反思与探寻,可以发现,初中历史所面临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文字内容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历史距离远,课程教学难引发学生共鸣。当然,也有很多向好的方向,如越来越多的优质影视剧、花样趣味的读书以及历史相关节目,使得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对历史有了较早的了解。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促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能够为当前课堂教学带来新变。
        一、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历史学习,其实在此之前已经经过其它课程的渗透、生活中一些趣味小故事等,有了模糊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可以全面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学习中,真正形成对真实历史的兴趣——毕竟,真正的历史学习,是建立在大量且严谨的史料基础上,并没有浪漫的想象等[1]。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消除对历史事件的陌生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挖掘与历史相关的趣味素材,如影视作品的片段、与历史有关的成语典故等,将这些内容整合成适应课堂教学的内容,将其传递给学生。善于化静为动,以适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需求的方式,组织并刺激学生进行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更为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真正的与历史对话,小型的如班级活动,大型的可以在课下分组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公园等。
        二、调整课堂教学形式
        调整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更为丰富的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性。如借助多媒体设备,展开情境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帮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之下,更好地感知历史,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2]。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往往处于一种教师宣讲、学生被动接收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不足。想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需要教师对课堂做出调整,增加互动环节、注重对实际生活的挖掘等,以此全面促成教学工作的革新发展。调整课堂组织形式,可以充分吸收、接纳先进的教学思路与手段,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框架,及时进行课堂的探索与尝试。只有不断融合、吸纳以及创新的课堂,才能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是新时期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历史学科的实效性增强,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被学生接受的、适合教育工作的方案思路。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陪伴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由此组织开展教学工作,逐渐将教师的权利让度给学生,在备课的同时也要备学生,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困难等加以思考与预设,再结合学生实际给予的反馈加以解答与灵活调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在于教学中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生活的素材,用以注解教材,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结合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构建教学内容,如历史学习需要大量阅读史料,但是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学习中国史的初一年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尚且薄弱,此时教师在选择课堂素材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过于晦涩的素材运用,必要时为学生加以词语提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也是要关注到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思路,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也要尝试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组织学生进行翻转课堂等,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而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讨论,或自主讲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互联网+”时代下为学生带来的较为便捷的教学辅助手段,应当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历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技能和网络教育意识,适应现代化教学。多媒体辅助带来了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恰到好处的适应了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的教学需要,拓展了教学视野。除了静态的素材,还有很多动态的微视频、慕课等,这些资源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冲破了学习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得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借助这些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复习等[3]。多媒体的辅助,也为历史课堂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如情境教学之下,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也带来了学习中的交流互动,很多历史知识点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的,带有主观意味。如学习了《大一统的秦朝》这一相关单元后,从“秦王扫六合”到最终的秦二世的灭亡,仅仅一个单元,寥寥几页,讲述了一个朝代的兴亡,此时,不妨为学生留出一些思考的问题,如“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一问题相对开放,而信息技术也能为学生提供课余时间交流的平台,学生通过班级群等对这类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及时做出讨论。多媒体的辅助,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五、实现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
        实现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选择。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应当仅仅作为一门被动输出的课程,更应当是一门双向互动的课程,使学生有所思考、有所表达。在历史课堂,可以尝试实现多样互动,促成学生与知识的互动。如在学习《文成公主入藏》的单元活动课时,不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演相关的话剧,学生可以借鉴自己喜爱的应试作品等,自己制作服装、设定道具等,参与到表演实践中。在日常的课堂中,一些课程带有明显的讨论意义,如《百家争鸣》,为了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不妨组织学生在课堂代表不同学派进行发言等。整体而言,多元互动的课堂,适合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紧密结合当代教育工作,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体验,全面促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革新发展,带动课堂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邵文江.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0(9):91-93.
[2]杨彦.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20(12):65-66.
[3]付英.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23(12):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