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元素化合物学习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万亚弟
[导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笔记方法,原本运用于心理学,后来逐渐扩展成为一种有效的表达发散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化学学习中,能够将复杂的思维抽离出来,理清所学知识,实现思维外化,促成合作交流与讨论,推动课堂进程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以完善教学工作。思维导图的展开,也能进一步突出强化重难点知识,实现教学的发展。

万亚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  833200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笔记方法,原本运用于心理学,后来逐渐扩展成为一种有效的表达发散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化学学习中,能够将复杂的思维抽离出来,理清所学知识,实现思维外化,促成合作交流与讨论,推动课堂进程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以完善教学工作。思维导图的展开,也能进一步突出强化重难点知识,实现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元素化合物;学生交流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202-01

        前言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有效表达思维发散的工具。简单理解,思维导图能够通过线条、图形等,将思维外化,使其成为有效表达抽象的思维。在组织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运用于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与课后的复习,最终促成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作出启示。
        一、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其中涉及到多种元素及化合物,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也是重要模块。在化学学习中,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每一个独立的化学元素都是一个独立的学习项目,能够引申出许多零散的知识点,由此引发出诸多知识点,增加了学习与理解的难度[1]。经常出现学生在课上听懂,课下就懵的情况。
        以“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该课从逻辑架构整体上可以分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或碱)——盐”的纵向知识结构。之后又细分出一些较为重点的内容,如钠与水的反应的化学实验,是本课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能够完善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理解,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提升化学学习能力。在教学中,组织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教育教学工作,能够积极促成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丰富的知识点,完善教学任务。在生活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到如何进行小组互动,如何展开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丰富的体验。
        二、思维导图在元素化合物学习中的应用
        (一)用以课前预习
        在元素化合物学习中,思维导图能够用以课前的预习工作中,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探究。随着新课标发展,教育工作越发关注到学生自身情况,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与知识交流、思考的过程,应当得到充分关注,但是化学知识相对复杂,内容相对多且凌乱,且学生基础不同,所能读出的部分也是不同的。基于此,借助思维导图展开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将原本依赖于教案完成的学习任务,转化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用以学习与探究思考。仍以“钠及其化合物”为例,可以将课程划分为钠、钠的氧化物、氢氧化钠及钠盐等几个层面,并在不同主题之下做进一步的延伸。在组织教学中,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解析与思考,进一步探究与完善知识点[2]。


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层面等都会有所不同,一些化学兴趣足、思维敏捷的学生,可能会轻而易举地关联到前面学习的知识或者是之后的知识。当然也有一些化学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所思考的内容仅仅是基于本节课的教材解析,这也意味着思维导图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基础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做出指导与调整。思维导图配合翻转课堂,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
        (二)用以课堂学习
        用以课堂的学习,是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重要应用。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学科,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学习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思维太抽象了。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解析出来,也能按照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展示将知识表现出来,但是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是否理解其中蕴藏的思维等,却很难得以评估。甚至在以往的教学中,最终落脚于考试的内容,都已经有套路化的模板,学生只要记住教师讲解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模板、实验的流程等,就能轻松应对考试,加之化学本身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公式,往往使学生陷入一种学习的误区,即依赖于记忆去掌握知识,而非思考。思维导图的巧妙应用,能将原本隐藏的思维展现在表面,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做课程预设,理清教学思路,再向里面添加内容,以辅助教学,使课堂清晰。在课程讲解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未能言明的思维逻辑画出来,使学生能够构建改内容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微课将自己的思考外化出来,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真实地展现在课堂中,用以课堂的交流互动。在课堂尾声,通常会有总结整理的环节,此时一般会着重提取重难点知识或者是提取关键词汇等,此时则能通过小组互动,完善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用以课后复习
        学生的课后复习环节,也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因为此时的学习是独立完成的,考验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也考验了学生自主对知识的把握。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会做出进一步的思考,找到其中的学习乐趣,最终实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本身也能为学生做出指导,进而实现发展,全面促成教学的思路所在[3]。在复习中,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将不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整理、整合,形成自己熟悉的知识体系图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展现自己的思考与记忆模式,以加强复习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对一些知识并没有掌握,而在复习中会出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扰,当然也会出现新的巧妙的思考等,而自主的复习与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思路、灵感进行记录,进而形成之后的复习指导与完善,促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此外,在课后复习的时候,也能更进一步的促成发展,使复习不再是被动地记忆和接收,而是一个全面思考、复习的过程,亦成为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展开教育教学工作,以促成发展,推进日常教育教学的发展,留给学生更多的关注点,在组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全面完善知识点,才能更为深刻地做出思考,以完善并达成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与思考中,将化学思维抽象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增强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江军.思维导图在初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教学衔接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邓学英.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7,19(3):98-99.
[3]廖洁.思维导图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8,21(5):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