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 陕西省沣西新城第三幼儿园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幼儿教师的职责和音乐素养至关重要,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善于将音乐引入幼儿的日常教育中,以促进幼儿思想、情感、智商、情商等全面发展。文章在简述提高幼师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和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音乐素养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幼儿教师音乐素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音乐素养; 幼儿教师; 幼儿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1-212-01
音乐是幼儿眼中最美的音符,美好动听的音符可以培养幼儿的各项基本素养,而让幼儿理解和接收美妙音符的就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童年和未来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和自身工作的基本教学知识外,还要将音乐完美地融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引导孩子正确、有针对性地通过音乐培养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幼师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音符自由地描绘出幼儿的生活和未来,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和专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和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音乐素养特征
1.基础知识。幼儿教师要有基本的音乐知识,能够根据课堂内容和生活情况改编歌曲,使幼儿能够理解节奏。幼儿教师要不断学习,逐步从童年的基础音乐向代表中华民族的音乐过渡。最重要的技能是将音乐融入生活,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学校文化理解和改编不同的音乐,从而方便孩子的学习。
2.舞蹈结合。音乐与肢体动作的结合,能促进儿童对气质的理解。与单纯音律相比,儿童可以接受更多的肢体语言教育,两者的结合能使孩子从听觉、视觉等方面感受到节奏的美和快乐。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肢体语言来引导幼儿掌握音律和节奏。幼儿园教师还应具备编舞能力,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适应不同的肢体语言,从而促进孩子对各种儿童音乐的深刻理解。
3.创造性教学。幼儿教师对儿童的音乐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提供的音乐,而是要根据生活和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应,以方便孩子学习和理解事物,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有创造力,并从细微的角度寻找适合儿童发展正确的“三观”和健康身心的音乐及肢体律动。
4.艺术素养的提升。幼儿教师应适当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而不是仅停留在音乐素养的培养上,艺术都是相同的,幼儿教师使用音乐引导和教育幼儿的同时,应注意观察和挖掘幼儿的艺术天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教师音乐素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1.培养幼儿的品德和丰富幼儿情感。儿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情感认知是从积极的音乐作品中获得的。幼儿教师应教育幼儿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好的音乐作品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情感交流能力。比如,改编自《弟子规》的音乐,可以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不分是非,理解荣辱观,分辨善恶黑白。相反,如果幼儿教师缺乏音乐素养,选择一些朗朗上口但不具教育意义的作品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幼儿的情感认知还处于萌芽阶段,对歌词的理解主要依赖于幼儿教师的引导。如果幼儿教师长期引导幼儿学习没有文化内涵的音乐作品,幼儿的道德修养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重视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提高儿童语言能力。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在学会完全说之前会唱很多歌。这是因为快乐的节奏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快乐的心情能让孩子的血液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健康的化学物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孩子会很快记住音乐的节奏并模仿独立学习,快乐的节奏可以使人发奋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幼儿教师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人。节奏和节奏的掌握,决定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获取音乐信息、提高语言能力的效率。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越强,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帮助就越大。孩子们喜欢旋律简单、歌词生动、旋律欢快的歌曲。音乐可以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的语调和听力,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幼儿教师要掌握这类歌曲的特点,让孩子有一个美好而难忘的童年。
3.帮助提高幼儿的音准度和听觉。幼童时期正处于听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对音准、音律和节奏等把握的黄金期,幼儿教师需要根据音色和音律引导幼儿的听力发育,以提高幼儿对声音和音色的辨别能力,从小增强幼儿听力的敏锐度。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自身对音律有一定的掌握。
4.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音乐和身体节奏的学习需要幼儿教师不断的反复指导,这种重复记忆的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记忆。幼儿教师应正确引导幼儿高度重视,使幼儿从小养成学习的思想集中。长此以往,孩子们将能够提高记忆力、耐心、集中学习等方面。
5.帮助幼儿个性养成。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于其他人,个人本身也有很大的差异。不同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也不同,不同的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每个听众的感受也不同。虽然孩子们一起听音乐,但他们自己的感知是不同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应引导不同个性的幼儿理解音乐,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6.幼儿教师可以发掘儿童的艺术才能。在亲子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播放音乐让孩子画画,孩子可以根据听到的音乐画出自己的理解。比如,对于流水声,孩子们可能会画出波浪形的线条,动物的叫声可能会画出动物的雏形,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将豆芽组合成一幅美妙的音符图。幼儿教师要用专业的艺术素质来引导和帮助幼儿艺术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音乐素养,还要有艺术素质,这样才能根据幼儿的图形表现来挖掘幼儿的艺术才华。
7.幼儿教师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音乐学习和身体律动往往需要幼儿们共同合作来完成,这是幼儿参加集体活动的初始阶段,完美的配合能够养成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幼儿步入社会融入集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教师应正确引导幼儿合力完成集体活动,正确积极地教育不配合或闹情绪的幼儿,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促进幼儿未来的社会发展。
总之,如果说音乐是帮助孩子全面发展的工具,那么幼儿教师就是工具的主人。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工具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是对幼儿教师的一个考验。具有良好音乐素质的幼儿教师一定能够正确地运用音乐来引导儿童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晶.音乐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屈塬.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3]陶丽娟.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研究[J].艺术品鉴.2018(0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