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李海霞
[导读] 随着信息化社会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使用的重要工具,持续在各个领域深入渗透。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备受重视,已经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然而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李海霞   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第一小学  新疆  塔城  834499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使用的重要工具,持续在各个领域深入渗透。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备受重视,已经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然而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情境
【课 题】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立项课题“校企合作、校际联动的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的策略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18A010)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65-01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主要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建立对计算机的认识,了解信息技术的日常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接下来,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化、具体化,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小学生兴趣,引入游戏激活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等几个方面,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一、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化、具体化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掌握使用信息的能力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种基本要求。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会使用计算机,可以从网络获取简单信息,了解计算机操作一些简单知识,养成使用计算机良好的习惯。要想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应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入手,把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化、具体化,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也就是说要弄清楚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怎样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
        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交朋友》这一课,是计算机技术运用的基础性的启蒙知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鼠标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这些都是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部分,是后面学习的前提。对于这节课,学生除了应该认识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还要学会正确地开、关机及掌握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这一阶段小学生由于是刚开始接触计算机操作,感觉到比较新鲜,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其兴趣浓厚,操作起来也是跃跃欲试。因此,本课课堂教学目标应设计为,指导小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识别各组成部分并说出名称,初步认识“开始按钮”、“鼠标”、“桌面”、“图标”等专业词汇;通过观看演示、上机操作以及学生小组的交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计算机开关机操作,鼠标的基本操作;使学生认识计算机,养成爱护计算机的习惯。



        二、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小学生兴趣
        小学生们思维简单,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其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通过创设形象、具体的生动情境,可以迅速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创设生动课堂情境的方法,给小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创设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要结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注意情境创设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审美性。
        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多种形状我来画》这一课教学中,教学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画图软件工具条中各形状的用法,会用形状绘制有趣的图画;通过学习使用画图软件画多张形状,掌握画图中“复制”、“粘贴”和“旋转”工具的使用方法,经过大风车绘画,延伸到其它五颜六色、大小不同图形;培养小学生对美好生活更加热爱的情感,发展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多种形状和五颜六色的多样图片,并配上优美舒缓的音乐,创设一个生动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欣赏和注意观察,并发现图画中有趣的形状,并讲述图画表达的意境,激发出小学生动手绘画图形的兴趣,培养小学生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
        三、引入游戏激活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就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教学来说,其知识点比较枯燥,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遍又一遍让小学生重复机械练习,会让他们感到十分乏味且无趣,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游戏是孩子们学习和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孩子们获得快乐的源泉。小学生们童真未泯,可爱天真,一般都对游戏活动非常感兴趣。信息技术课程也有着游戏化的特点,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因此,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寓信息技术知识于游戏之中。带领小学生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真正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寓教于乐。
        比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争当打字小能手》一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熟悉主键盘中的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认识键位分工并熟练掌握,感悟击键方法。学习本课之前,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打字的各项基本知识,本课教学要让学生更熟练掌握打字技巧,提高打字能力。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设计“打字闯关”的小游戏,激活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在游戏中每过一关,都相应提高打字的难度和速度,使小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打字学习的乐趣。在练习打字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确立明确目标,利用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探究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深刻感受和体验信息技术知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彭金平.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0(21):117-118.
[2]朱文丽.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A4):123-124.
[3]谭俊海.探讨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9(08):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