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班级管理的一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王明辉
[导读] 新高考旨在淡化应试教育,既强调中学教育的基础知识教学,又强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适应多元化社会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本文以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管理面临新问题,“选科”“走班”情景下如何进行课程设置,班级如何管理进行探讨。

王明辉   开封市第十七中学
【摘要】新高考旨在淡化应试教育,既强调中学教育的基础知识教学,又强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适应多元化社会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本文以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管理面临新问题,“选科”“走班”情景下如何进行课程设置,班级如何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课程设置;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06-01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习评价机制发生变化,由文理分科,统一高考,各考六科;转变为每位考生自主选考六科。在学生高中阶段学习中,“选科”存在多样性,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组成会有变动,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如何应对?需要我们思考、尝试。
        一、新高考的理解
        1.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
        2018年初国家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最显著的变化是各学科都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新课标相衔接的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也将在全国投入使用。酝酿已久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正式向全国各省、市推行。
        所谓新高考是自上而下、改变以往学校课程设置、班级管理等教育行为的改革,涉及高中学生,影响大学教育,延伸波及初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教育,牵动学生家长,可谓是“牵一发,动全体”。但是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关注高考形式、高考科目的变化,考试科目是“3+3”或“3+1+2”?纠结于高中阶段学生如何“选课”、“走班教学”,忽略了高校希望选拔到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根本点。
        2.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此次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关键在于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是一种评价学习效果的手段,如何评价?此次新高考招生强调“两依据一参考”,即普通高校录取依据高考统考成绩、依据高中学考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评价的引导方向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指挥棒”问题,新高考势必向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传递坚持各学科均衡发展,侧重兴趣学科深入拓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为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奠定基础这一求学目标。
        二、适应新高考,课程设置变化的思考
        新高考中的高中学考范围既包括现行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考试还可能增加体育、音乐、美术等考试,且考试结果计入高校录取依据中。新高考中的高考统考科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潜力、擅长特点选择,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因生施策,积极培养。那么学生能不能客观的选课?站在什么角度选课?选课结果势必涉及到学校课程设置,班级管理等方面。



        如果说高二甚至高一阶段就在学生中实行文理分科影响了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各学科知识交互重叠下的适应和发展;新高考中的文理不分科,学生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选3”20种选择中自由选择未必能理智判断,所以学校、教师的参与、建议就显得十分必要;任课教师的教学风采、个人魅力对学生影响颇大。无论是学生人数较多的优质学校或者是学生人数较少的普通学校,同一所学校出现20种课程设置可能都是理论数;出现学生20种选课结果是可能的,但是有些选课结果是否符合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否符合学生参加高考的眼前利益?学校根据学生选课结果设置课程是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是不是最适合学生成长也是学校要考虑建议的。如果说一个人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如何画出美好的图案?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风的传承,幼儿园教育的扶持,小学、初中教育的启蒙,高中教育的学习能力引领,大学教育的知识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训练等无不影响着图案的绘制。关键是看是否施加影响?施加什么样的影响?自由蔓枝式的生长有悖教育的初衷。
        对于学生人数较多的优质学校,虽然学习基础较好、学习优势学生多,但每个学生各学科间不可避免的差距,面对学生自我兴趣所在,高考分数细微的竞争,学生“选课”的困惑更大,学校、老师施加影响的空间更小,学校面临的课程设置更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老师“抓大放小”似乎是一种较好的应对策略,分析学生是在自然科学方面感兴趣还是在社会科学方面感兴趣?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发展有利还是在社会科学方面发展有利?生活中关注哪个领域的知识多或是哪个领域的知识少?有的放矢给学生建议。学校选择若干课程组合解决大多数学生的选课需求,有针对性的解决特殊需求,即使选课人数较少的课程组合,也要给学生解释清楚进入高校学习的可能专业限制,“冷门”课程组合在高校招录时的“冷门”竞争等问题。
        对于学生人数较少的普通学校,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学科领域的理解也相对薄弱,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能否进入大学深造?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学习?学生“选课”变化空间相对较大,学校选择若干课程组合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困难不大。
        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各校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既满足高校选拔人才需求,又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课程组合能解决大多数学生的“选课”问题,课程组合如何设置对普通高中学校来说是一大考验。
        三、适应新高考,班级管理变化的思考
        对于任何一所普通高中来说,新高考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课程设置的困难,也有班级管理方面的变化。“选课”导致传统意义上的班级之外还会形成“选课班级”,任课教师同时面对来自几个班的学生,面对几个班主任的协调沟通;更主要的是“选课班级”会不会疏于管理?
        在新高考施行伊始,加强学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既有教务课程设置的困难,也有教师调配的困难,更有引导教师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思想的紧迫性。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能满足语文、数学、外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也方便班级活动、校园活动的进行,“选课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管理就有可能是学校教学的一个薄弱点,或许普通学校面临这个问题更突出。
        新高考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学生管理模式也是个挑战,尤其是参与“选课”的学科教师,既要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还要保证良好的班级教学氛围,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教师的事业情怀,建立“我是班主任”的心态和行为,才能实现教学有序有效。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
《新高考对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课题批准号:[2018]-JKGHYB-07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