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扎根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张利
[导读] 情境凭借其直观形象、情真意切的优势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将情境与语文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加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该如何让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扎根呢?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做出了相关的探讨,以其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张利    四川省苍溪县龙山镇中心小学校  628425
【摘要】情境凭借其直观形象、情真意切的优势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将情境与语文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加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该如何让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扎根呢?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做出了相关的探讨,以其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04-01

        小学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显现于学生感官的,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有效信息建构具体形象,完成理解过程。情境可以把文字符号表达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加速学生与文本的融合,与作者、文本对话,使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顺利进行,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是语文的活水源头,语文是生活的艺术加工,只有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质,践行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并且生活化教学能够消知识带给学生的陌生感、距离感,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语文课堂富有生活气息,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白鹅》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将抽象、枯燥的语言描述变成直观形象的生活事物,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鹅的叫声、走路的姿势、吃相等,在对鹅的深入观察中,将学生完全带入文本情境中,使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学习,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鹅的特征。
        小学生年龄小,以无意识记忆为主,若教师单纯地为学生概括总结鹅的特征,他们可能不感兴趣,难以在脑海中构建鹅的具体形象。但若能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就可以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使得课文内容以一种直观可感的方式印入学生的脑海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他们抽象思维不足的短板。



        二、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
        小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直观、形象的教学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关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景的文章,这些景象有的距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多媒体强大的科技功能,能够穿越时空,为学生提供入眼的图画、入耳的声音,让学生突破文字的小天地,迈进情境的大世界,实现超文本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写景类的课文时,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巧妙地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再现文本情境,使他们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涌动而流动,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四年级语文《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文章,但学生根本没有海上看日出的生活阅历,难以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无法感受日出的美丽壮观,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无法被唤起。考虑到此,教师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师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课文第三段作者动态描写出太阳从海面上跳出来的缓慢,单凭教师的口头说教,很难带给学生真实的感觉。为此,教师从网上下载了一段海上日出的视频,上课时播放给学生,将静止的语言文字变成直观形象的视频,一方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日出的颜色美、动态美,收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突破教学重难点。由此可见,借助多媒体可以冲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还原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理解,丰富想象。
        三、角色扮演,入情入境
        小学生爱模仿,课文中很多有趣的动物、人物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而角色扮演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铁杵成针》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短小精悍,抽象晦涩,富有哲理。这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由于不能正确理解文言文语言,因而逐渐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将角色表演引入到文言文课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故事内容。并比一比、赛一赛,看哪组演得好。为了将故事人物形象逼真的塑造出来,学生会主动阅读文言文,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提炼人物性格特征。遇有生字词,他们会借助工具书解决,或向同学和教师请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表演中,学生创造性地配以动作和表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故事人物。只见穿着长衫、一身书生打扮的“李白”一脸惊奇地正在聆听河边磨铁杵的白发“老婆婆”的教诲......。精彩的表演让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也在表演中得到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音形兼具的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全面进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J].杜绍丽.中国校外教育.2015(36)
[2]巧设情境,激活课堂——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J].章海兵,张丽.考试周刊.2015(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