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李娇
[导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之后,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相继出炉。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将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

李娇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之后,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相继出炉。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将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96-01

        当前,“核心素养热”已经成为时代教育的代名词,并且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将会成为引领未来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和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核心素养更加强化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灌输,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考试成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立足当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知识面窄,语文基础知识不牢
        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就是活生生的应试教育。这种以高考为目的的语文教育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往往局限于单一的课本教材,没有进行很好的拓展和补充。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主要以试题为主,做各种题,完成繁重的作业任务,却没有进行很好的课外阅读拓展,导致学生的语文知识面窄。同时,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教师往往重视对一些考点、技巧的讲解,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不牢,背离了语文教育的初衷。
        2.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
        对于很多高中学生而言,他们之所以对语文教育兴趣不浓,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语文并不是高考过程中“拉开分数差距”的重要科目,可以说,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和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在高考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拉开特别大的差距,因此,为了节约有限的学习时间,很多学生都将精力放在了数学、英语等关键性科目的学习上,进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甚至说学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不愿意在业余时间进行语文的积累,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的提升。
        3.学生的表现和表达能力低下
        从实践的角度讲,语文课程才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科目,如学生日常的交际和交流活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等,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表达能力低下,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低下两个方面。首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低下,这是当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足够的锻炼,缺乏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导致学生不愿意、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其次,由于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足,知识积累不足,导致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偏低,如文章逻辑混乱、思维不清、言而无实、缺乏真情实感等。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1.形成“知识技能”的教育思想,促进语文教育改革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技能”的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形成“知识技能”的教育思想,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首先,教师应当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其次,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如课外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2.巧借阅读与写作促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言构建与运用核心素养的提升重点来源于高中生日常的语言技能的习得与应用,在大量的语言文字阅读中以及写作的训练中提升高中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核心素养是切实可行的。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知识库的方式,还是一种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最快捷简便的方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自己的眼界,不仅能够形成自己构建文学形象的方式,还能从中了解人间生活百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是学生看世界的一扇窗,也是学生形成思想、产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从书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语言的构建,还能接触不同风格的语言,学会如何将语言进行构建,从而实现更有意义的交流与沟通。
        写作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语言构建方式、习惯进行语言文字构建的过程,是自己思想的一种文字体现。写作亦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日常教学中,日记、作文等形式均可以被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综合阅读与写作,能够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语言文字构建的方式,在写作中提升自己构建语言的能力。
        3.凭借实践与活动助推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语言,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在生活中实践是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过程。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娴熟,实践活动必不可少,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方寸之地,应该将学校、社会、自然都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场所,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应用经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构建能力、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语文实践活动很多,如演讲比赛、社区活动、班级集体春游、敬老院节目表演、二手市场义卖捐助活动等,众多活动参与都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锻炼,口才与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对于社会人物的认识、对于活动策划的计划设想、对于节目的表演规划等都牵涉到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在活动中仅仅起到建议、辅助、督促、帮助的作用,放手大胆地让学生经受活动的锻炼,才能让高中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自身充足的发展。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地前行,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升,教师要做好辅助、协助作用,并能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营造浓烈的语文学习环境,助力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宗美.贴着语言、依偎情感和漫溯意境——高中散文教学摭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3(1).
[2]代之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从解字开始[J].语文教学通讯,20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