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专业发展规划 成独特风格教师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李晓清
[导读] 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快速成长。怎样才能做到快速提升呢?首先,要有独特、创新的意识;其次,要甘于吃苦、勇于挑战;第三,要力求教学、教研两不误;第四,要虚心求教、善于借力提升。

李晓清   湖北省孝感市丹阳中学  432100
【摘要】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快速成长。怎样才能做到快速提升呢?首先,要有独特、创新的意识;其次,要甘于吃苦、勇于挑战;第三,要力求教学、教研两不误;第四,要虚心求教、善于借力提升。
【关键词】独特创新;勇挑重担;重视教研;借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91-01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通俗点说,这三种境界就是迷茫期、追求期和收获期。不只是做学问,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这三个阶段,教书也不例外。但是,每一个阶段的跨越都是不容易的,都是一场化茧成蝶的艰难蜕变,期间遭遇种种困难、经历种种阵痛都在所难免。怎样才能尽早摆脱迷茫,获得成功呢?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快速成长。怎样才能做到快速提升呢?笔者结合自己30年的教学经验,给青年教师朋友们提几点建议。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集体备课确实能集众人的智慧于一体,但并不代表着我们每个教师的授课都是一样的内容、一样的风格,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便捷的网络有着海量的资源,这为我们学习借鉴提供了便利,经常看见一些老师直接拿着网上下载的资源去上课,但我建议大家不要完全采用“拿来主义”。我们授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自己的思路而有所筛选,完全拿别人的东西固然省事,但长此以往会让我们养成了惰性而缺少了个性。2000年初始,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兴起,我开始研究起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宽了知识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我曾自豪地在总结中写道“能做到篇篇课文有课件”,这些课件里有我原创或修改的许多质量不错的课件。在当时以传统黑板教学为主的时代,多媒体教学让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我还研究起“趣味教学法”,比如:我用“王欧韩柳曾三苏”的顺口溜让学生轻松记住“唐宋八大家”;讲病句修改前我会通过歌谣法、公式法先教学生“句子成分”来做铺垫;进行阅读指导“赏析人物描写”时我会教学生采用“层层剥皮法”;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时我会教学生原创的“八式太极”等等。这些有意思的方法让学生很快就记住了一些知识点和答题技巧。正如有句话说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对教材的不同解读和授课时的不同思路,青年教师一定要自辟新路,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校学习期间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应该是班主任,但很多人会抱怨班主任工作是一件辛苦而又难搞的差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写道:“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很多的事情会“逼迫”老师绞尽脑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在这过程中老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内在潜能得以提升。所以说,班主任工作特别能够锻炼人,班主任经历对教师的快速成长极为重要。如果有可能,建议每一个青年老师都应该有当班主任的经历,这样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学生,这也是磨砺你、提升你的机会。


优秀的老师一定是能“上马领兵,下马吟诗”的全才,一定是能教得好学生、管理得好班级的老师。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带出中考状元、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最多、中考语文成绩全市排名第一、各种竞赛获奖最多等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当班主任期间的事情。班主任工作确实是非常辛苦的,他们没有当课任老师上完课走人的潇洒,只有和学生打交道时的各种繁琐,然而辛苦的背后会有沉甸甸的收获和学生对你的那份藏在心底的感激。班主任工作还是一个考验你智慧的工作,当你解决了一个个来自学生的突发事件,当你化解了来自个别家长的怀疑和责难,掌握了班主任艺术的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所以希望青年教师们在工作中能甘于吃苦、勇于挑战,磨砺过后定能苦尽甘来。
        (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不少人认为,教书只要把学生成绩搞上去就可以了,学生的优异成绩才是“硬道理”。这种看法其实有失偏颇。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教研方面的“软实力”也要高度重视。教研其实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业务的反思和整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总结提升的过程,教研能力是一个教师更高一级能力的体现。有这样一则报道:国内某著名高校一位颇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因为在三年任期内,没有完成论文指标而被解除续聘合同。中学虽然没有高校那么多高标准、严要求,但教研的“软实力”绝对不容忽视。况且,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许多场合,这些“软实力”往往又会变成“硬指标”。仅仅把学生的成绩搞好,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能在教研方面有不俗的成绩,才是一个研究型的高层次的教师。宋代诗人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广见博识,才能择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积累丰厚,才能得心应手为我用。”一个教师如果想成为“教学”“教研”双优教师,就要勤于积累和精于应用。如何做到这两点呢?这就需要我们青年教师一方面广读书、勤笔耕,让教学视野得以拓宽,使教学理论更加丰厚,另一方面要在教学实践中善思考、想妙招,并将教学经验加以总结,进而去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果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博学的研究型教师,那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们青年教师将会日渐成熟,进而在教学上变得游刃有余。
        (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是薛宝钗《咏絮词》中的诗句。这里所指的“好风”与薛宝钗指的“好风”不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好风”就是教研的氛围、集体的力量、施展的平台等等。《荀子•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说明只要我们善于借助外力,就可以达到快速提升、跨越发展的目的,所以我们青年教师一定要学会借力提升。现在有信息海量的网络,有经验丰富的前辈,有集体备课的机制,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有许多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有集众人之力打造青年教师的团队,这些就如同一阵助力的“好风”,为我们每个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这个平台除了供大家交流学习之用,也为冲破教学资源条块分割的藩篱而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成长的空间。集体备课的机制、名师工作室的设立、校际教学联盟的成立等举措,都强调了团队、平台对教师整体成长的重要性。前行提升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与其单打独斗、踽踽独行,不如大家抱团取暖,共同进步。所以希望青年教师们能借助“好风”之力、搭乘“助力”平台去实现自己事业的腾飞。不要总说工作忙,压力大,请珍惜身边的一切资源,把握眼前的一切机会,抓住身边的每一位“贵人”,虚心求教,勤于反思,砥砺前行,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能乘着课改的春风,循着既定的目标,带着青春的激情,做好吃苦的准备,刻苦钻研,努力在教学教研的百花园里开出具有独特芬芳的花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