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运用国学教育培养学生民族情怀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卢玉平
[导读] 高中阶段的教育不仅仅是能够向学生语文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在这过程当中通过渗透传统国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国学资源,并且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对学生的国学教育是一种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方法与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升华,促进学生热爱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情感。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国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

卢玉平   湖北省巴东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444300
【摘要】高中阶段的教育不仅仅是能够向学生语文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在这过程当中通过渗透传统国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国学资源,并且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对学生的国学教育是一种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方法与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升华,促进学生热爱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情感。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国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国学教学  人文精神  民族情怀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06-01

        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学养育了一批又一批伟大的华夏人民,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在高中阶段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古典民族文化底蕴,提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哲学。另外,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很多,学校不可能开设专门的国学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只能通过语文课堂来向学生传递国学精神。任何校园教育都要以语言教育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传统精神美德、传统政治理念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的集合,然而,受历史因素印象,我国传统的国学教育一度破裂。如今,我国国学教育再一次兴起,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为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国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以期能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的完善与发展经绵薄之力。
        1.利用现代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对于国学是“望而生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章生涩隐晦,不像白话文理解起来那么容易,越害怕就越远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国学造诣的提高,甚至对中学语文学习本身都是有害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观看电影《赵氏孤儿》的片段,了解古代的忠臣良将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贵品质,再让学生学习《史记》的其他片段,在学生们心中已经播下了敬佩的种子。
        2.鼓励学生日日诵读国学经典
        语文教师可以每天抽出时间要求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例如《弟子规》、《全唐诗》、《三字经》等,让学生浸润在国学经典中,持之以恒地与经典接触。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也可以每天让不同的学生上台领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另外可以以班级的形式建立国学图书角,让学生之间交换阅读;也可以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集体阅读,让学生依照国学经典中提倡的人格修养和行为习惯对照自身,“三省吾身”,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修养。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国学教育的价值
        首先,只有让教师和学生重视国学的魅力与价值才能够更好的让高中语文课堂对国学教育进行深刻贯彻。学校要周期性的对教师进行文化课怕培训,在文化课程培训的过程中重点对教师进行国学教育重要性的灌输。如此,让教师才会在语文教学中对国学文化进行深入的贯彻。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将诗、词、歌、赋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小说和戏剧进行一定的介绍。进而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中领悟到国学文化的魅力所在。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作为每个中国人,我们都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独到的审美意识。为此,教师在对传统的美好东西进行展示时,要让学生参与到对国学文化的鉴赏中去。例如,在学习班固的《苏武传》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分析与讲解,更要单独的将苏武的任务形象与忠君爱国的思想着重进行分析,进而让学生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国学文化中古人的人格精神魅力。
        4.革新并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
        为了有效提高语文教育中国学教育的质量,便要转变传统国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促进国学教育的稳健进步。详细的革新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让学生动笔,发散想象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国学教育讲解完后,每个学生都会生成个人的感悟,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这个感悟下继续发散国学思维。教师便需要引导学生亲自动笔,发散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发挥空间想象力,对故事进行续编。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民风、衣食住行和其他等生活因素进行深化剖析,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进行品鉴和修改;第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民俗文化是国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国学教育下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民风民俗,要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诗经》中的“氓”进行讲解之前,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当时的民风民俗,了解当时的婚姻状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自主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亲自动手将有关当时的文化背景进行记录,然学生在探究国学文化的过程感受国学文化自身的魅力。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是国家文化艺术的精华,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对国学经典进行深入了解,才能体会到文化的魅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不断的提高国学经典的渗透力度,适当的加强朗读训练等方法,来加强国学经典的渗透教育。利用国学经典来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提升国学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芳艳;探析国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
[2]卞文静.试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114.
[3]戴秀兰.向“经典”取经 为“生命”润色——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国学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3):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