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曹振霞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更高阶段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小学数学课程看似简单,但对小学生来说却是一门很难掌握的抽象内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在数学学习中无能为力是不可避免的。纵观当前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技能都需要不断的培养。文章简述了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解答时的问题,并结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

曹振霞    山东德州陵城区马厨社区小学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更高阶段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小学数学课程看似简单,但对小学生来说却是一门很难掌握的抽象内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在数学学习中无能为力是不可避免的。纵观当前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技能都需要不断的培养。文章简述了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解答时的问题,并结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28-01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测试。它综合了各种重要和困难的知识。如果学生能很容易地解决数学应用题,说明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灵活学习和运用能力。但往往很多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总会出现考试不清、知识点不清、综合应用能力差等问题。这与小学生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有限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数学教师必须创新原有的数学教学方法,加强数学应用题教学,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逐步落实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备课不充分,如未将情境创设和知识点有效连接未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教学、缺乏教学的反思以及评价等。通常小学生们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存在以下三点问题。第一点问题审题不清,应用题本身所涉及的内容除了各种数字之外,还包含着一系列文字性的表达。第二点问题计算错误,纵观小学生平时应用题最容易出错的地方,通常不是列式方面,而是计算上。第三个问题缺乏生活的经验,纵观当下小学生的应用题的设置和生活联系还是较为紧密的,但是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的经验,也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题目,加强题目的难度。
        二、基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寻找关键词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必须从分析应用问题的能力入手。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认知能力不足,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为小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关于速度、时间以及路程这类知识点的学习时,有这样一个应用题,一架飞机正在沿着固有的航线从哈尔滨飞行美国,这架飞机正常的飞行速度是3小时2400km,如果忽略飞行过程中的各种阻碍,按照这类速度继续飞行,请问5个小时飞机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先对该应用题中的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进行定位。例如该道题目中的无效信息,就是航线从哈尔滨飞行至美国,其实对于整个文章的解题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可以直接剔除。其次是有效信息,“3小时飞行2400km、忽略阻碍”这些则属于有效信息。首先3小时飞机飞行速度2400千米是为了让学生计算出一小时飞机飞行的速度,2400÷3=800km/h。其次不计阻碍,实际上就是忽略可能会存在的隐患,例如突然下大暴雨,飞机出现问题等等,其实就是为学生计算五小时飞机飞行的千米数奠定基础,5×800=4000km。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为应用题的解答奠定基础。
        (二)结合图形教学策略,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根据一系列的研究可以发现,小学生的感知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通常都是先从动作感知、逐步到了解图形的表现知识、形成内在的概念、最后形成一种规律。由此可见,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图形的方式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去解答题目。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教师可以在对应用题进行讲解时,辅助一些图形的分解,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的具体,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例如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时,很多学生无法理解,a比b多几个这类题目的解法,教师就可以采用图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小红和妈妈上街一共买了8个苹果和2个菠萝,请问苹果和菠萝相比哪个多,多几个?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8个苹果,和2个菠萝,学生看到黑板上的图像,一目了然,最终采用8-2=6(个),计算出苹果比菠萝多6个这样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一些较为简单的抽象题目,逐步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三)同一知识点的多种练习,提高小学生解题的能力
        小学教师想要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决能力就要根据同一知识点的不同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了解基本型的应用题、复杂型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逐步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例如求分率这一类知识点的考查,教师可以先进行基本知识的练习,则是A是B的几分之几这类题目。比如某一片林场中,槐树种植80棵,杨树种植40棵,请问杨树是槐树的几分之几。这是一道最基础的求分率的题目。只要对应是杨树和槐树的数量即可,通常A是B的几分之几,就是利用A÷B,即杨树除以槐树,40÷80=。第二种题目的练习,难度稍微增加。如杨树比槐树少几分之几?这类内容需要先将杨树比槐树少的部分计算,80-40=40,再将少的部分和需要对比的树木进行比值,如40÷80=。教师可以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同一知识点的多种练习,让学生们了解不同难度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而提高小学生解题的能力。
        (四)错题的综合分析,增强学生数学解题的经验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错题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错题,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自身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进而下次着重针对此问题进行优化,避免同类问题发生同样的错误。通常学生出现错题的原因是解题思路不正确、理解存在问题、计算不谨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综合分析,让学生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保证下次计算应用题时可以谨慎对待。
        三、结论
        小学数学知识较为复杂抽象,对于小学生的认知来说,学习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解决应用题时,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合理地讲授应用题的解决方法。首先要教会小学生分析应用题的关键词,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保证他们能够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思路。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整合图标,利用图标解决问题,将抽象化为具体。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同一知识点上各类问题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决能力。最后,要综合分析错误问题,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周秀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解题教学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4(86):67.
[2]郑鹏.试论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效性[J].试题与研究,2018(26):121.
[3]乌云其木格.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5):19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