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李洪海
[导读]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带动小学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门科目,教学改革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小学体育课程对于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之下,过去的体育教学理念已经不适用现阶段的体育课程,所以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此重视起来,将教学理念与新课改相靠拢,创新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落实素质教育标准,促进小学学生的健

李洪海    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后堡街小学  河北  张家口  075300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带动小学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门科目,教学改革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小学体育课程对于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之下,过去的体育教学理念已经不适用现阶段的体育课程,所以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此重视起来,将教学理念与新课改相靠拢,创新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落实素质教育标准,促进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17-01

        引言
        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带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严格。现阶段不仅需要牢固掌握文化知识的学生,还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体育课程就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在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进程中,部分教师不重视小学体育的作用,小学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程度也不高,难以提起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程度不足
        长期以来,广大学生以及广大学生家长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都十分不足,认为小学只要将小学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学好,为将来的中考、高考打好基础就可以了。大部分学生甚至觉得体育课程就是自由活动,可以在体育课玩耍、游戏,因此,在课堂纪律、学习思维等方面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认为体育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近几年,我国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逐年呈现上涨的趋势,学生身体发胖情况严重,也成为广大教育领域专家和学者以及学生家长十分苦恼也十分重视的问题。并且,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时代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与玩具,在家长的默许之下,学生也沉浸在互联网与手机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学生的身体素质随之下降,变得“懒”,不爱运动。这都是不重视体育锻炼以及忽略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而导致的。
        (二)教学手段单一
        小学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太过于单一,一般情况下只是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跑跑步、做做操,然后就解散学生,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单一又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产生体育课程不重要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纪律涣散,无法做到认真锻炼身体。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没有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的基础,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下降,小学体育课程的效率也会随之降低。



        二、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方式
        (一)提高重视程度,做好课堂设计
        体育教师不能依照过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应该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提前做好课堂设计工作。在体育课程开始前期,教师应该合理科学地备课,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堂流程的设计。例如,教师在设计课堂进程时,不一定非要让跑步、下蹲等成为课堂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小游戏,如老鹰捉小鸡、蒙眼大侠抓人等游戏,并且将游戏的时间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之内。这样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就会因为小游戏而产生学习兴趣,并在在游戏进程中也能充分进行热身。在热身环节完毕后,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堂环境的设计,如分组打球、跳绳比赛等。通过合理完善的课堂流程设计,可以让学生提高对体育课堂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加入到体育课程中来。教师也应该力求每个课堂环节都具有新颖性与实用性,在具有新意与兴趣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二)创新教学手段
        体育教师要认识到,体育课程并不是单纯的跑步、跳远、做体前屈等体育考核活动就能实现的。体育这一科目包含很多方面,如足球、跳绳、羽毛球等,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准备充足的体育运动器材,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各个体育器材都有大致的了解,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还能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例如,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先对学生讲解奥运会上运动健儿英勇夺冠的实例,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向往的心情,然后,教师可以将各种体育器材拿到课堂之中,学生在经受奥运冠军的事例熏染下,一定会对各种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再趁热打铁,向学生灌输身体素质提高的好处,学生就会完全沉浸到体育运动中,也会认真进行体育器材的应用,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对各项体育运动都有所了解,身体素质也会相对提升。
        (三)培养学生运动精神
        为了贴合新课改的标准,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与培养,注重学生体育精神的形成。例如,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游戏,让学生在体育小游戏中收获友谊,懂得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意义,懂得科学竞争的重要性。为了符合新课改的标准,小学体育课就不能只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作为教学目标,还应该在学生的思想上进行教育,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因为小学学生的年纪较小,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于教师的讲解可能理解不完整。并且小学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将所要讲述的重点知识放在课堂的前半节,也是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在课堂的后半节给予学生自由活动与锻炼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率的课堂,才是具有发展性与创造性的课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将教学手段与新课改贴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整改,引导学生积极进入到小学体育课堂之中。教师也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提升与纠正,做到教学手段与时俱进,让小学体育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巩永强.试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措施[J].考试周刊,2020(79):113-114.
[2]吉东红,李静玲.试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知音励志,2017(04):148.
[3]佘明东.试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1):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