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期待创新开发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高鹰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这就决定了活动内容必然牵涉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来广开源头,开发实践活动主题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高鹰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新明小学校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这就决定了活动内容必然牵涉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来广开源头,开发实践活动主题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创新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48-01

        一、依托学校,提炼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评价关注点在于课程内容是否合理,活动组织实施效果如何。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是一个活动实施的基础,因此每一个主题活动的确立需要教师的引导、组织与设计。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各种主题资源如书籍报刊、网络信息、在活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等,都受到教师的严格把控和认真筛选。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成本低,使用方便,能够就地取材,还可以重复利用,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益。
        如依托学校开展的体育节,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开展“小小趣味运动会”主题活动。先发挥学生的奇思妙想,组织学生独立设计或介入设计整个运动会活动方案,如设计活动内容、设计会旗会标、撰写入场解说词、设计口号或标语等。然后把学生按照各自的特长和专长,进行恰当分组参与运动会,有的服务、有的比赛、有的采访、有的助威,各尽其职。运动会结束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述说参赛心得。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体验,学生们在品尝到实践带来的辛酸与快乐的同时,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也得到培养,更提高了组织策划、调查采访、服务他人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如STEM活动月可设计“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等活动主题,学生设计出环保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艺术节可开展“我喜欢的音乐”,和学生一起欣赏艺术,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学校的校庆活动,可以开展“校史知多少”“我为母校献礼”等主题实践活动,演绎对学校的热爱。只有把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用足用好,才能确保综合实践课程的高效实施。
        二、立足生活,盘活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立足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实际背景中,盘活课程主题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日常的见闻与感想都可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而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就必须选择学生愿意参与的主题。正如资源包中经常看到的“校园周边环境调查”“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身边的一次性物品”等活动主题,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旨在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当然,一味地从资源包选取资源,未必能让综合实践课程成为“有源之水”。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去发现新的主题,从而选定研究项目,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


比如,学生课间活动喜欢玩陀螺、悠悠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最感兴趣的课间游戏”主题实践活动,围绕主题认真搜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搜集的资料和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找出最感兴趣的游戏,形成研究结果和报告。再如,“色彩在生活中的妙用”的主题活动,也源自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周末时,学生与家人出外聚餐,发现许多餐厅的桌椅都使用了橙色。他们感到疑惑不解,就向班主任请教,班主任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究这个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了“妙用色彩”这个活动主题。教师要留意学生生活,及时捕捉精彩的课程资源。只有立足于生活,学生才更有机会通过体验与实践,感受探究的乐趣,收获并增强责任意识。
        三、走进社区,捕捉课程资源
        社区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地方,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一切人文古迹、社会经济、风俗民情、焦点事件等,都是学习的资源。教师应优先选择、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社区的各种有益场所开展实践活动,满足学生需要,突出学校特色。
        四、根植本土,整合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资源的开发,还应在对当地文化背景和地理条件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名胜风光、社会经济生活、艺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主题资源,根植本土,充分整合地域特色,明亮活动主题。
        五、教学设计环节: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的,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实施过程中的“用心+用手+用脑”,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完整的“行动”序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位置,教师负责组织和协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掌握技能、习得知识,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系统。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参与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方法的迁移和应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具有积极意义,如在主题生成课中使用头脑风暴法,在设计制作课中使用项目教学和文本引导教学,在交流展示课中使用模拟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借鉴行动导向教学的相关理念,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我们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的八个步骤,包括活动情境创设、主题选择与生成、活动方案研讨与交流、资料收集与整理、实践探究与体验、成果提炼与物化、总结展示与交流、活动评价与反思。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形成了主题生成课、方案设计课、展示交流课三种课型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廖先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24.
[2]汪耀红.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选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7(3):3.
[3]朱志鹏.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课程制度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3.
[4]刘建琼.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34.
[5]徐泽芳.利用乡土文化开发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3):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