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德育的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孙丽
[导读] 小学生作为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与优良传统的主力军,其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思想品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情况。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将德育切实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小学数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学科,必然也要对德育进行密切的重视,从而能够给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好处,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孙丽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关小学  255100
【摘要】小学生作为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与优良传统的主力军,其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思想品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情况。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将德育切实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小学数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学科,必然也要对德育进行密切的重视,从而能够给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好处,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落实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34-01

        引言:德育是教学管理与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初衷,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处于发展中阶段,德育的落实与否会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具有一些不足之处,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潜力并未得到合理的激发与挖掘。基于此,数学教师应当进行反思与注重,革新传统教学观念,立足于课本挖掘德育素材,并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立足于课本教材,透彻挖掘德育素材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学科,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复杂性。因此作为数学教师,道德素质与专业素养缺一不可,教师应当立足于课本教材,凭借自身的洞察力,从多角度、全方面去深入性且透彻性的挖掘数学课堂中的德育素材,并且将德育有效落实到数学课堂中。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勾股定理是一个古老的定理,不过最早提出者是国外还是国内一直饱受争议。其实,教师可以通过勾股定理的历史进行剖析,公元550年,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证明出该定理没错,但是我们中国的祖先却在4000年之前在《周髀算经》中记录且应用此定理。通过时间线的对比,就是为了让学生透彻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历史,并且引以为傲,激发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种数学历史的穿插,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还能带动学生以祖国为骄傲,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继承者所自豪的心态。
        二、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在教学工作中落实德育
        想要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思想品德,主要方式还是要注重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将德育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且在优良品质中受到感染,并且成为优秀的少年接班人。
        例如,在《三角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联系日常生活,找出有关三角形状的物品,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激发兴趣,并且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掌握与理解。


有的学生很机灵,反应快,指着胸前的红领巾发言:“老师,红领巾是三角形的!”教师由此展开情感教育,可以讲解红领巾的历史,让学生明白红领巾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必要要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伟大理想。这种感动又激情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从而保障了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凸显教师人格魅力,将德育在情感教育中渗透
        陶行知先生曾说:为师之道,端品为先。为人师表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与经验,还需得诸多优良素质与人格魅力作为支撑。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才可以利用自身具备的优良品质与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并感染学生,将德育渗透在日常的情感当中。所以,数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开展中,将生硬的教授知识转换成情感的冲击与影响,就可以将德育有效渗透在教学中,并且打动与陶冶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魅力的方式很多种,如礼貌用语、板书设计、仪容仪表等,另外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温柔亲和的态度都能够给学生最为美好的享受,从而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这也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期间做好充分准备,只有准备妥当,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才可以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博学以及高素质的形象,从而以此为榜样让自己向教师看齐。
        四、创设活动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德育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落实德育工作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样可以渗透融合,而且效果也会更加理想。数学学科源于生活,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数学教师应当扩大教育范围,引领学生在课余期间开展主题多样、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并且在实践当中净化心灵,重获新知。
        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项以“资源浪费”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浪费资源的行为进行统计与记录,如浪费水资源、浪费电能、浪费纸张以及随意丢弃物品等不良行为,并且统计出生活中废弃物品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的可能性。教师对一系列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可能会得出夸张的数字,学生也会由这个数字了解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危害性,教师“乘胜追击”,及时进行教育与纠错,这时学生就会慢慢形成保护环境,节约环保的意识形态,德育的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就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小学生的启蒙教师,应当将以“身作则,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构建培养样学生道德品质、思想品德以及增强才干的高效课堂,还应当帮助学生建立优良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从而为今后在正确道路上越走越远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会会, 李运满.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J]. 中华少年, 2018(19).
[2] 江新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J]. 读写算, 2018, 000(015):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