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儿童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祝海燕
[导读] 聋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都比较欠缺,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理解能力差、不爱学习、逻辑思维欠缺,这些缺陷都需要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弥补。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聋哑儿童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祝海燕   江西省上饶市特殊教育学校  334000
【摘要】聋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都比较欠缺,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理解能力差、不爱学习、逻辑思维欠缺,这些缺陷都需要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弥补。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聋哑儿童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聋哑儿童;数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67-01

        引言
        对于聋哑儿童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通过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特殊群体的学生轻松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加均衡的发展,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一、聋哑儿童数学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生活数学教材中虽然包含很多有趣的生活化内容,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却无法有效把握教材与课堂的契合点,采用单一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讲解书中内容,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强、提不起学习积极性,也跟不上课堂进度,很多学生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探究数学问题的自信心也逐步变弱。
        (二)聋哑儿童自身的生理缺陷
        聋哑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表现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语言、情感与意志等方面的发育迟滞和缺陷。而他们的这些缺陷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教师自身原因
        在特殊教育中,教师应具备更强的关爱能力,能够照顾到不同学生的感受,带给其更多的关怀与爱。但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长时间辅导或辅导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照顾有加,一般情况下只站在学生群体共性的角度出发,如“某一方面的生理缺陷”“思维能力差”等,却未能考虑到不同学生在个性需求上的差别,如“数学接受能力”“数学学习兴趣”等。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生活数学的有效展开除了要积极借助教材优势来引入生活化元素外,更需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着力打造优质课堂。



        二、聋哑儿童数学教育的对策
        (一)以直观教具为着力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能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处理使其直观化,但是聋哑学生因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认为所学习的知识都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数字代码,密密麻麻的数字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感,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丧失兴趣。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让智障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借助教具将教材中的抽象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有效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人类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若能结合一些符合其兴趣爱好的事物,其学习动力将会有所提高。在为特殊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也应该选择一些特殊学生有浓厚兴趣的教学实践活动方式,这样可以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加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只是特殊学生不感兴趣,特殊学生更因其生理、心理条件限制而不感兴趣,教师应该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比如利用多媒体视频,营造一个有趣味、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使特殊学生可以从更加形象生动的画面中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以几何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行了解学生喜爱的卡通角色,以不同的几何图形拼凑出卡通人物的形象,引导特殊学生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这样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传授给特殊学生,也可以提高特殊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喜爱,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点。
        (三)以游戏教学为切入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笔者在讲解“10以内加法”的知识点时,发现学生一节课学习一个知识点都难以完成,教学进度慢。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抱团游戏”,游戏规则:每10名学生为一组,每名学生手里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一个数字。在游戏中,学生站成一圈,由小组长喊出一个加法算式,如“5+3”,拿着“5”和“3”的学生站进圆圈中间,由其他学生检查是否出错,如果没有出错要算出答案。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学生掌握了“10以内加法”的知识点,而且收获了快乐与友爱。
        结束语
        综上所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师在对聋哑儿童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特殊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和创新技能,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健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够面向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尤其是聋哑儿童的综合素养有帮助。
参考文献:
[1]仇中辉.以聋生为主体,构建数学适性课堂[J].现代特殊教育,2019(13):35-37.
[2]刘桂香.探究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110.
[3]陈庆洪.多媒体技术在聋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01):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