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曹河激
[导读] 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够有效辅助其强化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其未来职业的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由于身心意识的影响,大多不具有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需要主动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习惯。基于此,本主要以小学阶段学生为主要对象,对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展开分析。

曹河激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松和小学  518109
【摘要】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够有效辅助其强化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其未来职业的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由于身心意识的影响,大多不具有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需要主动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习惯。基于此,本主要以小学阶段学生为主要对象,对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展开分析。
【关键词】自我监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63-01

        前言: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任务的推进,教师的教育任务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更新。当代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解答学生学习方面的疑惑,同时也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意识、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稳定发展。基于这一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综合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及自我监控能力。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升自我监控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以及个人意识的影响,在接触并判断事物时会下意识的选择感性思维。比如,如果学生对某个学科没有产生良性印象,那么其很容易就会将这一情绪转移到学习任务中,开始抵触学习活动。所以在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之前,教师需要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时,教师也可以辅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完整的学习计划,做好充足的学习准备,以此促使学生学习热情的产生,使之能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1]。
        当前小学阶段,很多学生都不具有较强的自我监控意识。在学习中,也通常不会拟定完整的学习计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这一前提下,其所展现出的学习状态会相对较差,所收获的学习效果也并不可观。例如,相比于传统小学生来说,当代小学生所拥有的物质条件十分丰富,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压迫,很多学生会对学习持有错误的认知态度,他们认为学习与自己毫无关系,只是教师和家长强压给自己的任务。所以,小学生无法在脱离教师以及家长监督的环境中自觉开展学习活动。基于这一前提,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向,明确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安排。例如,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应该应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如何调节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当学生能够明确这些信息之后,其自身的学习动机自然会得到有效的调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准备好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例如用具,情绪以及环境。
        很多时候,教师都会把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差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归到学生身上。虽然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进步最好的老师,但是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又有哪个孩子会经得住诱惑,心甘情愿的坐在教室里接受学习呢?所以,在教学中,一味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并不利于学生自我监控意识的形成。


很多时候,学习并不单单是一项兴趣,更是一种责任。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这种责任意识,使之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将来。当学生可以明确到这一点,其自然会有意识的展开学习准备,学习计划等工作,所呈现出的学习状态也会更加的充实,进而有效提高个人自我监控能力。
        二、丰富学习策略,提升自我监控能力
        在学生产生了想学的想法之后,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进入到会学阶段。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全面包办学生的学习任务。比如,他们会限制学生的学习思路,会为学生划定一个具体的答题模板,很多的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所以,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调整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介绍一些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技巧及学习策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这条路上看到希望和曙光,进而提升自我监控能力。
        小学阶段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也会展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统一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所以,在对学生实施指导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人所展现出的差异,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辅助。例如,有些学生学习能力极强,可以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思路。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学会在重点知识处做好记号,与教师展开合理的互动[2]。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并且理解思维不高。教师可以要求其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及准备工作,提前明确下一堂课所需要讲授的内容,及时的在脑海中录入这些信息。以此在课堂上,其可以有侧重性的跟随教师的讲解,在缓解个人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有效性。由于学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其自身会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形成学习自信,当其在与教师交流时,会有更加集中的注意力,个人的自我监控能力自然也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在教学之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比较科学的自学方法,例如扩大资源,优化环境,调节认知等,让学习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三、及时反思修正,完善自我监控体系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完成学习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反思修正的活动,借此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辅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自我监控体系。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反思自己所应用的学习方法是否合适,自己所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彼此分享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的资源,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共同成长。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提升自信,达到乐学状态。综合来说,反思修正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反思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但同样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更加热情的自我调整,自我优化,打造完整自我监控结构,形成自我监控习惯。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自主意识并不强的小学生来说,锻炼其自身的自我监控能力,既有助于其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其综合实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需要教师的长期坚持。同时教师也应注意适当地完善教学引导策略,通过激发动机,丰富方法,及时修正的方式,辅助学生强化个人的自我监控意识、能力,形成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月明.不须扬鞭自奋蹄——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实践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39-40.
[2]黄德汉.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