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杨奎
[导读]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中应当坚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强化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获得,要强化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人民思想情感的培养,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母语的学习认知、理解运用,实现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形成和具备良好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同时,语文教学中要应当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的培养进行关注,

杨奎    广元市利州区龙潭小学  四川  广元  628001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中应当坚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强化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获得,要强化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人民思想情感的培养,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母语的学习认知、理解运用,实现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形成和具备良好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同时,语文教学中要应当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的培养进行关注,强化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带动和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养的发展。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将德育充分贯穿和渗透其中,并对德育渗透的科学化、有效性途径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德育渗透;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81-01

        一、强化教材中德育因素的充分挖掘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设计过程中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充分考虑,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而且有着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小学语文教材中既有对祖国进行歌颂的美文篇章,教师可以以此强化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教材中也包含了一些传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进行了集中描写,能够让学生对其优秀品质进行学习感悟;教材中也有一些基于自然风景进行描写的精美散文,能够强化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思想情感的激发;教材中还有一些基于先进的、前沿的科学知识进行介绍和阐释的说明文,教师可以以此强化学生求知欲的激发,带动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仅包含了多样化的体裁,也囊括了丰富的内容,教师应当对教材中文章的德育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以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为依据,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模式,在课文教学中将德育积极有效地渗透和融入其中,强化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实现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的同时,助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焕发。
        二、强化阅读中德育情感的全面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脍炙人口、文质兼美,往往都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基于此,语文教学中阅读应当成为德育渗透的主阵地。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中品味、体验和感悟,在阅读中实现良好语感的培养、思想情感的熏陶。


比如,在进行《落花生》一文教学中,文章中写道:“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和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和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而不是只顾自己体面但对社会没有任何益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花生“从不炫耀、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优良品质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深化思想认知和体验感悟,内心深处产生基于花生的敬佩之情。这样的情绪化体验平台的搭建往往能够助力学生健康道德的形成和优良品格的内化。同时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对文章语言文字之美进行感受,强化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热爱汉语文字思想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以具体的道德形象为载体产生关联性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比如,在进行《白杨》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茫茫戈壁上白杨之坚强、挺拔、高大、不动摇不软弱的品质进行体会,并以此为依托,组织学生对那些同白杨一样扎根祖国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们歌颂和赞扬情感的激发。特别是文章结尾部分的“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集中展现了边疆建设们“献了青春献子孙”无私奉献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长大之后时刻葆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奉献祖国、奉献社会、奉献人生。
        三、强化写作中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
        在思维创作中,作文是具体的表现形式,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综合反映,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往往涉及到景、物、人、事等,不仅要求学生说真话,而且要求学生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基于生活热爱情感的激发,实现学生练笔积极性的调动和观察思考的激发,全面提升德育成效。比如,在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将一些德育内容的素材加入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展示“少先队员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图画,让小学生认真观察题意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小学生懂得去关心和照顾老人,形成“孝老爱亲”思想情感的激发。在进行“小熊真可爱”的绘图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自觉保护树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教师还可以指导小学生开展“评选班干部”“成立图书角”“劝架”等相关故事,引导小学生相互之间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发展贡献自身力量。此外,在书信写作、读书笔记写作和观察日记写作中,教师也应当循序渐进地将德育渗透其中,助力小学生良好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的锻炼、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振科.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
[2]宁迎春.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
[3]谢新霞.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J].读书文摘,2017(6).
[4]王雯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好家长,2018(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