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期   作者:王政
[导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育人的基本方针,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运用体育游戏校本课程,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健康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索。

王政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连环湖中学
【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育人的基本方针,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运用体育游戏校本课程,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健康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体育游戏;校本课程;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35-01

         要培养学生终生运动意识和健康的生活理念,就需要学校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方法,运用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对提升体育课教学有效性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索,主要从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的运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德育渗透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起到帮助作用。
         一、体育游戏校本课程运用现状
         目前少数初中学校比较注重对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并且在体育课的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运用效果,有效地促进了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得到大幅提升。然而对于大多数初中学校而言,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一些学校对体育游戏的校本开发与运用处于空白状态,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对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不够重视。不少学校和体育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体育课的教学不够重视,对体育课的重要育人价值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二是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与运用不科学。一些教师在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与运用上,不能很好地与本课的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对教学的帮助作用有限,游戏教学的内容缺乏新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三是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不严密。体育游戏教学需要严密的组织与管理,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一些教师在游戏教学中组织与管理不严密,以及游戏活动运用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体育损伤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学生对游戏教学的热情。
         二、体育游戏校本课程运用策略
         (一)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的运用
         要提高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创新体育课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把体育游戏校本课程运用于体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有重要作用。一是用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做好活动准备工作。在每节体育课的教学中,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该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活跃课堂学习与训练氛围,缓解学习压力,又能较好地减少学生在运动中的受伤害的几率,能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进行足球活动前,教师可运用一些接力跑游戏、丢沙包游戏、跳绳类的小游戏,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使全身肌肉处于活跃状态,能较好避免肌肉损伤,从而能够使准备活动做的既充分又全面;二是用体育游戏校本课程提高新课教学质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提高新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2]。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一些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内容,就会让学生在学习或训练中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排球”技能教学中,在教师讲解了排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领后,教师可利用校本课程中的体育游戏方式,开展双手控球接力游戏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排球放在击球部位上沿跑道进行折返跑,到终点再交给下一个人,先完成任务的一组获胜。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又能取得良好训练效果;三是用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做好结束活动。经过一节课的训练,学生的身心感到疲惫,运用一些舒缓、运动量小的体育游戏能够较好做好课程结束活动,使学生的身体肌肉得到放松、身心得到舒缓,有利于平静兴奋的心情,为下一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有趣的体育游戏还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使学生对下一次体育课充满期待;四是用于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大课间和课外时间,是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时间,也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爱好的重要时机,在这些时间里开展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对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期间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男生女生的不同喜爱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能起到较好锻炼效果。例如,可开展一些跳皮筋、花样跳绳、棋类活动、踢毽子、丢沙包、竹竿舞、玩呼啦圈等游戏活动,特别是对于爱美的女同学可以一些健美操、韵律操、校园舞等,对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生发展所必备的和关键能力,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大方面,这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追求刺激和娱乐是其天性。而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具有趣味性、教育性、智力性等特点,把核心素养的内容与体育游戏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浓厚人文底蕴。在体育游戏校本课程中,开发一些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课程用于体育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通过这些传统民间游戏,能让学生对我国的民间游戏规则、游戏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能较好地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例如,“踢毽子”是一项应用非常广泛的重要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它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把其编入校本课程,通过为学生介绍其历史,就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3]。科学探索精神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通过让学生对游戏的玩法进行改进创新,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传统的“踢毽子”游戏中,由于我国各地的踢法有不同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玩法进行改进,就能探索出多种新的玩法,有利于丰富体育课的活动内容,较好增强学生训练兴趣;三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理念。体育课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理念、终生运动意识,只有让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锻炼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而运用体育游戏,能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个性特点,有利于形成终身运动意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四是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一些竞技类的体育游戏受到初中学生的广泛青睐,运用这类游戏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在比赛中的责任与担当意识,通过培养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克服困难、团结拼搏的责任担当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地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各学校要加强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探索其运用方法和时机,以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之琰.校本课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7(92):139-139.
[2]刁月鹏.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在北京市八十中教学中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