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李燕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与深入,其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实用性强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所学有价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最大程度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对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现状进行调整与改革,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时效性,就成为了现阶段急需教师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质量的关键。本文以新课程为背景,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供参考。

李燕   屏山县中山街小学屏山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与深入,其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实用性强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所学有价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最大程度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对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现状进行调整与改革,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时效性,就成为了现阶段急需教师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质量的关键。本文以新课程为背景,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25-01

         纵观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并对其过程进行不断探究,发现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数学不单只要求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过程的一种书面呈现方式。教师应该注重这种思考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学习,注重小学数学学习中这种思维方式的介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热情,促进其数学计算思维的发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一、拓展数学计算思维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其不再对数学计算规定具体的算法法则,这就给了学生和老师更大的发挥空间,促进其思维模式的拓展与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学习特点,将计算教学当做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去自行解决。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后,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思维思路,彰显独具个性化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在思考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反思中获得不断的进步,养成自觉修正错误的数学习惯,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并掌握数学算法的真谛。
         在数学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拥有了联系事物的眼光,并以此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并重新为自己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进行自主的数学思考,满足小学阶段学生大胆尝试的心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潜能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将数学计算能力掌握的更为扎实,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深学生数学思考的深刻性
         教师对学生数学算法的教学并不是指让学生确定某一最优算法,而是教会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要有灵活多变的思维,使用不同的数学算法得出答案,学会变通。由于每种算法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并且对不同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适用性,这就需要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去不断感悟,发现不同算法的特点及优势。
         在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某一种算法得心应手从而产生依赖,在以后的计算中可能也较倾向与使用此种算法。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进行尝试,理解并感悟更多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直到学生在面对各种算法难题时,有能力根据不同的题型找到合适的算法最终得出答案,才能称得上是数学计算方法的最佳优化方式。
         (三)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完全被固定的计算法则固化,不管题型的特点与整体感知算法之间的联系,直接提笔开始计算,这就导致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局限性。也有部分学生在思考和计算过程中开始针对不同算式进行特点、类型等全方位的分析,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为思维方式的活跃与算法的推理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数学计算思考的学习习惯,在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对计算方法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
         二、渗透数学思想
         (一)感受数学思想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计算能力不当指计算技能,同时也包含了在计算过程中对各项数值之间关系的思考过程。敏锐的数学感知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组块的计算方式,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规律。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开展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去探究计算过程中的法则与规律,激发学生的灵活算法意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打开数学思维,领悟不同的数学思想。
         (二)挖掘思维价值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计算题目,教师要对此问题引起重视。在领会了教材中教育意图的基础上,将数学思维进行无形渗透,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观察与比较,找到其隐藏在计算题目背后的算法规律,发散其数学思维。培养其看待事物的联系眼光,帮助学生实现整体的运算,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
         三、纠正计算错误
         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的过程中,防止学生在计算中因为马虎出错已经成为了教师面临的重大难题。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应避免对学生造成计算紧张的心理压力,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纠错练习,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发现自身的缺点,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学习品质,提升计算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数学计算的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让知识的积累实现量变改变质变的跨越,培养计算技巧和计算思维的同步发展,建立真正的数学计算体验,帮助学生在错误中完善自我,引发积极自主的思考,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灿.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开展策略[J].学周刊,2017(35):140-141.
[2]宋磊.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交际,2017(09):150.
[3]于文哉.小学数学计算算理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6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