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学语文教材,践行立德树人教育 朱莉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朱莉
[导读]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教师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化素养,还能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把德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构建语文教学的德育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本文基于立足小学语文教材,践行立德树人教育展开论述。

朱莉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第二小学  四川  广元  628012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教师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化素养,还能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把德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构建语文教学的德育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本文基于立足小学语文教材,践行立德树人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立足;小学语文教材;践行;立德树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26-01

         引言
         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三观和健全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个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要脱离“填鸭式”教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教学的主要内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并且及时地更新教学模式,将立德树人观念真正地落实下去,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就要立足于立德树人的观念,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基于立德树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
         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是一种口号,更是每一位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秉持的个人素养。在此背景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及时。整个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但是精神品质的前进速度却往往无法与其相匹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则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培养小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重任。虽然说素质教育在如今的教学中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化,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深重,仍然有很多老师的教学带着功利性。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会忽视立德树人观念的运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良好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并且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老师良好的引导和指导非常重要。立德树人观念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可以使得学生全面发展,让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更加顺利。
         二、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德育的教学情境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为构建德育课堂、有效渗透德育内容,教师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策略。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把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情激情、以情育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德育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仿若真实的德育环境,通过德育情境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在情境中对德育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不自觉地受其感染熏陶,接收德育内容并转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进而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例如,讲《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课文中描述的内容,把举国上下共聚一堂的场景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构建德育情境。学生亲眼看到人们的欢欣雀跃,亲耳听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亲身体会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进而与课文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
         三、榜样作用
         我们小学老师不应低估自己在小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老师是一个艰苦的、伟大的职业,对学生而言,老师是学生应该学习的榜样,是最受人尊敬的人。因此,小学教师必须密切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以此给学生们做好领头作用。与此相反,如果我们老师自己都不注意自己的形象,那么学生将不会以我们老师为榜样,我们所讲述的道理也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了。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小学老师应当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的影响。在德育中,德育与基本语言息息相关。教师需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好和融洽的关系,并通过定期的汉语课来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榜样的力量使学生在教师的德育中具有健康高尚的品德,德育相结合可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四、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都非常的重要。基于立德树人观念,老师就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变为实际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德育教育的渗透面更加广泛,从而完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践行素质教育。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在课后开展有关“爱国”的诗歌朗诵比赛,学生自主确定朗诵篇目,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对所朗诵篇目的思想感情充分理解,以此更为有效地渗透立德树人观念,学生对《七律·长征》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效率也会逐渐提高,从而有利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结束语
         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可以相辅相成,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可以使学生学习语文文化知识,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品德的提高,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努力探索合理的方式,把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言传身教地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帮助学生立志立德。
参考文献:
[1]苏艳.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64-365.
[2]李波.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21.
[3]王海红.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2018(24):5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