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生活作文个性化能力发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梁芳
[导读] 作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对于生活作文而言,是学生的实际体验与个性化生活的重要体现。生活作文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真情实感,要体现出学生的个性,这样的作文才更加真实、更加言之有物,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作文。新课改强调了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促进小学生生活作文个性化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梁芳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拂晓中心小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作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对于生活作文而言,是学生的实际体验与个性化生活的重要体现。生活作文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真情实感,要体现出学生的个性,这样的作文才更加真实、更加言之有物,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作文。新课改强调了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促进小学生生活作文个性化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生活作文;个性化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24-01

         引言:个性化作文不仅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而且也促使作文教学发展方向发生了转变。新课标对小学生的作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的作文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小学生生活作文个性化能力发展,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中以人为本的原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生写作能力现状分析
         新课改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应结合生活实际,作文中要体现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广大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够理想。学生所写的作文普遍存在着相似的现象,这种相似不仅体现在写作手法上,而且还体现在写作内容上,相似的情节以及相似的故事经常出现在不同学生的作文之中。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对学生作文的题目以及写作模式等作出明确规定,甚至还会对作文内容作出要求。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的作文模式化现象严重。另外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作文内容的细化引导,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比较空泛,不仅与生活实际不符,而且有的作文内容属于胡编乱造,同时学生的作文也会存在的虚伪夸大的问题。要想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首先需要教师解放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更具深度,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才能真生实现个性化写作。
         二、小学生生活作文个性化能力发展的措施
         生活作文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是指结合生活实际写出更具个性化的作文。对于教师而言,是指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的作文摆脱统一的模式,引导学生的作文写作朝着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积极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
         作文写作并不只是简单的学习任务,作文更应该是一种交流的形式,在学生需要表达内心需求时,作文便是学生展示自我想法与观点的重要书面表达方式。要想提升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写作,要引导学生为了满足内心需求而主动表达,带给学生不吐不快之感,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所写出的作文才能更具真情实感。作文写作需要以自我为中心,新课改要求作文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充足的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自由表达,尽量少些命题作文。个性化作文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与体会生活,从实际出发进行作文写作,写出自己的特点与自己的想法。
         (二)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文写作需要具有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文章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立足实际,在作文中表露真实情感,让学生敢于说实话,敢于将自己的思想体现在作文之中,避免学生的作文出现“假大空”的问题,同时也要摒弃虚假以及片面的文章。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还能起到有效的育人效果,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生活主要集中在家庭与学校之中,可以说小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枯燥和乏味。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取不同的体验,再结合这些体验进行作文写作,能够写出更具真情实感的文章,进而形成一篇个性化的作文。
         (三)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
         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给个性化作文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统一的教学模式会逐渐磨灭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不利于学生生活作文个性化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学生生活作文个性化能力发展。
         结束语:小学生生活作文个性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作文写作技巧和作文写作方法,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引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了取得个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促进学生生活作文个性化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琴芬. 回归生活 抒写个性——对农村初中生活作文的一点思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9.
[2]杨成钱. 以小学生生活为源头 凸显作文个性化[J]. 现代教育科学,2015(02):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