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级管理实践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于德军
[导读] 本文论述中学班级管理中实践策略的实施,针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弱、教育兴趣发展不到位、师生缺乏交流沟通、家长参与度不高、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单一的问题,提出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和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的对策,希望在业内展开有效交流,以促进中学班级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共同提升。

于德军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机中学校  132021
【摘要】本文论述中学班级管理中实践策略的实施,针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弱、教育兴趣发展不到位、师生缺乏交流沟通、家长参与度不高、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单一的问题,提出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和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的对策,希望在业内展开有效交流,以促进中学班级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共同提升。
【关键词】中学;班级管理;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53-01

         学校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含文化知识传授、学生潜力挖掘、学生能力培养、德育教育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班级管理中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特色活动、师生互动交流、家校合作机制和道德教育的方式仍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中学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应对此予以积极解决,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对此,有以下策略:
         一、加强班级制度建设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本班级特色又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对于班级管理工作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制度、公约的制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制定小组公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大讨论,并把结果逐条记录,如:不说脏话、谎话,不打架、不骂人,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集队集会守秩序、不推拉、不拥挤,校园内不大声喧哗等,通过全班同学的认可后形成班级公约。为了共守公约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协商制定“惩罚条约”如有违反者一律按《公约》处罚。如此一来《公约》成文打印上墙。经过实践,学生的养成有了明显的好转,可见由学生自己定制的条约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公约》管理达到共同监督、共同遵守、共同进步的目的,我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出台了《班干部工作制度》《班干部职责》《集队制度》《应急演练公约》《就餐制度》《寝室公约》等制度,一系列的制度和公约的出台规范了学生言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了良好的班风。
         其次,班级前进目标的确定。中学可以在了解学生当前特点、学习情况、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班级前进目标,并分解大目标为多个小目标,对全班学生予以鼓励,让学生在共同奋进中提升自身自信心,让班集体得到进一步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对学生好的行为予以适当表扬,对学生不好的行为予以合理批评,让学生具有行为标准意识,让良好班风、学风得到巩固。
         最后,需要积极提升学生对于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的认识水平,积极将班级制度建设内化为学生心理标准,进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1]。俗话说“教是为了不用教,管是为了不用管”。


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习惯是教育的的大理想,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个学期有针对性地设立多个服务岗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性地参与竞选,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发展自我,不断更新优化竞选方式,形成一套班级条线选举的制度。通过实践,学生积极参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竞选中懂得了竞争与团结的关系,明白了荣誉与付出的关系。充分给予班干部管理班级体的权力,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管理班级,组织安排主持班队活动。学生有了责任感,使命感,工作积极主动,班级各方面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学校的各项评比活动中都取得了好的成绩。
         二、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对于师生情感培养以及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中学所采用互动交流模式主要为“一对一”面对面交流以及“一对多”面对面交流,此种互动交流方法具有有效、直接的主要优势,但同时,也会因空间、时间的限制而受到约束。因此,可以对教育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应用,让空间、时间制约得以突破,如建立班级微信群和班级QQ群,使用微信沟通、QQ沟通,就可以让此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可以避免小学生在面对面交流中的心理紧张感、心理波动感,对于双方深层沟通具有重要作用,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状况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管理策略予以积极调整、有效补充。除此之外,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中学也应引导学生对信息平台予以积极利用,如在正式上课开始之前,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搜索相关学科资料,如在课后练习、作业完成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此类技术补充自身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的信息技术检索能力、知识整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管理意识。
         三、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
         家校沟通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常规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的同时,开发新的家校互动交流平台,拉近了家长与教师的距离,对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行为表现起到很好的监督和沟通作用。因此,中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对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予以有效应用,让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得以构建,让学校管理工作创新目标得以实现。一方面,中学应积极构建信息互动参与平台,利用微信群、QQ群完成学生班级管理信息发布工作以及家庭作业布置工作,并及时回复学生家长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中学需要积极利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班级近况以及学校安排,让学生管理实务电子动态记录得以构建,同时,需要对家长进行邀请,让家长对电子记录情况予以全面关注,让班级管理变得更为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通过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和构建家校合作机制的主要实践策略,可以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家校沟通、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在良好的管理氛围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