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的相关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1期   作者:姚君丹
[导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背景下,积极倡导学生做学习中的主人,新课改的实行,使学习的关注点发生了转变,已经有由原来的学习结果转换为学习过程的关注。主要的目的是让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动手动脑的共同结合之下,让学生融入与学习的乐趣中,对知识文化的理解,为未知部分的不断探索等。这部分目标能否得到有效的实行,不仅是依靠课堂教学改革,还来自于作用改革。因为作业的存在是为了巩固课堂中的知识掌握,

姚君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  江苏  常州  213161
【摘要】在《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背景下,积极倡导学生做学习中的主人,新课改的实行,使学习的关注点发生了转变,已经有由原来的学习结果转换为学习过程的关注。主要的目的是让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动手动脑的共同结合之下,让学生融入与学习的乐趣中,对知识文化的理解,为未知部分的不断探索等。这部分目标能否得到有效的实行,不仅是依靠课堂教学改革,还来自于作用改革。因为作业的存在是为了巩固课堂中的知识掌握,不但使学生储备大量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选择;作业评改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2-020-01

         目前,小学生的课外作业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滥竽充数的部分,从而对小学生的活泼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基于此,作为小学生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此种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必须要在作业设计和评价方面做出合理的思考。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小学生的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和评价必须要实行重新定位,尽最大限度将将其中的泛滥部分去除。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激发学习的乐趣,将机械学习进行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丝毫兴趣可言,那么这样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一旦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学习模式,长此以往,必定会将学生的最后学习精力都消耗的所剩无几,甚至是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而并非是迫于无赖的接受,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需要以总体层面上而言,但是,在设计课后作业练习过程中,却能够进行一对一的设计作业方案,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和练习过程中,不会因为难度系数过高而出现打退堂鼓的现象,小学生都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该项优势,对于热衷于画画、音乐、演讲等不同情况,对课后作业实行针对性的设计,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猴子搬玉米》对于擅长画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将猴子活动场景进行绘画,对演讲能力强的学生,将故事进行述说等,让学生能够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内,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学生产生乐此不疲的学习心理,这样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为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1]。将传统教学中的周而复始的方式进行本质上的转变,将机械化有效的转变为活跃性。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将统一化转变为个性化
         (1)学生可以对作业内容和形式进行自主选择
         “自主”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范围内,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合理化的选择。当然,在此种现象下,教师必须要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然后对课后作业进行很好的分类处理,使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对课后作业进行自主选择的方式。如制定A.B.C三种课后套餐。


A套餐作业主要是题型灵活多变,偏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与A套餐比较而言,难度系数稍逊色;C套餐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这样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根据的自身的情况作出理性化的选择。
         (2)学生对作业数量和完成方法的选择
         “一刀切”的布置作业方式,通常会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如果学生能够对作业进行自行选择,那么必然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及作业的针对性能够得到提升[2]。另外,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作业对独立思考的强调过于片面化,没有将合作意识进行充分思考,所以学生在合作意识层面得不到相应的素质培养。自主性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有多样化的选择,那么对作业的完成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独立思考的方式。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事情都需要携手合作,而并非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得到完成,在选择合作对象的过程中,可以与分母携手合作,也可以与小伙伴携手合作,如与分母共同制作拼音卡、搜集资料等,与小伙伴完成课本的演练等。
         二、作业评价
         (一)评价内容
         在学生将作业完成以后,教师不可以从完成的结果,采取一概而论的方式,而是需要对学生完成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的思考[3]。然后再采取综合打分的方式,对学生的完成作业情况进行各方面的点评,以及给予适当性的鼓励,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的作用效果。
         (二)评价方式
         教师在对学生完成情况作出判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以及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因此,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表现要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体现,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表现要对传统中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与创新,同样评价方式也必须有所改变,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与改革方式进行呼应,将小学生的参与过程加入到评价方式中。在进行评价方式是,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给予适当性的鼓励;二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激发;三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很好的引导。在对作业进行布置过程中,在具备一定的针对性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必要的相适应性。不但要将评价方式做到个性化,而且还需要将教育也能够做到个性化,从而使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有多样化的方式。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以及自我评价的方式[4]。然后将教师、小组、自我的评价进行综合,让学生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人。
         结束语:正所谓“教者有心,学者有益”,作业是课堂知识进一步延伸的重要方式,通过对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愉快中学习,以及课后得到丰富,发展独特化的个性。学习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进步,而是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吕延琴.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的相关探讨[J].速读(上旬),2018,(1):110.
[2]张青.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J].教育界,2019,(24):87-88.
[3]朱明霞.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进与评价的优化[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10).
[4]董守銮.浅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86-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