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马金平
[导读] 17年语文教材改成部编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让学生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所以语文教学更要与实践紧密结合,与生活紧密结合。

马金平    安徽省亳州学院附属学校   安徽  亳州  236000
【摘要】17年语文教材改成部编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让学生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所以语文教学更要与实践紧密结合,与生活紧密结合。
【关键词】实践  写作  阅读  创新  改变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52-02

         一、引导学生重视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每一个阶段目标都规定了要诵读古诗文等,“积累”已成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目标之一。
         然而现在,现代文化语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传媒文化,网络词汇占据了学生的生活。如果不作变通,还是墨守成规让学生记、背古诗文,只会事倍功半。只有当学生在教学中能看到联系到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能领会到阅读和表达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才能顺利引导他们主动阅读,才能实现积累,从而量变引起质变。当然这也并不代表就要放弃古诗文的积累,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是我们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
         要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大量阅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总归是有限的。课内内容只是敲门砖,我们老师只能做到“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可以适当根据课内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书海中进一步的实践
         二、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那么拥有大量的阅读数量就够了吗?学生还要将其消化为自己的认知与理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然而大部分情况下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想得少理解得少。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了绝大多数话语权,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必然是局限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更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这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首先学生要在阅读中用心体会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为,从文本内容中获得对文章内容的感知,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内涵。
         同样,写作中,教师给学生思路拓展的同时要给予他们自由写作的空间;小学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实事求是。我以我手写我心是教师和学生要一同努力的目标。


《语文标准》尤其强调要重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要求老师跳出现有框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诚与个性才是作文的核心所在。想要写出个性有思想的作文来,就必须是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做的是引导他们走近写作,走近生活。莫要因为错误的教学方法和错误引导把真实,纯粹的可贵思想扼杀在小学中。而对于学生来讲,要真正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表达出来,必须要养成好的写作习惯。生活处处都是教材。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是教育的不竭源泉,我们教师又怎么会放过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这些都是鲜活的教材。但是考虑到小学学生的年龄,阅历,能力,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正确的引导。例如,当学生写出一些奇思妙想甚至有些看起来荒诞的作文之后,教师不应当首先去批判,而应该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大胆思考,激发他们奇妙的想象力。
         总而言之,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生活经验较少,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三、具体的教学方法与实践的结合
         1. 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一些带有说明文时,采用数据演示这样的直接客观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一些比较贴近生活比较近的文章时,要增加讨论来相互交流。培养自学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例如,对于观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一件事物,用细腻的笔触去进行描写;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练习写作议论文。
         2. 语文教师要抓住参观,郊游等机会,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和社会。只在课堂上教学,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师要灵活根据教学内容,带学生走出校园,亲自体验生活的丰富和美好。当然,这样的活动结束后学生要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记录下来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参观烈士陵园之后,布置同学们写感想,并借此机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3. 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常常怯于表达。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自信,缺少鼓励。我们教师要也才施教,不用固定的标准审视所有学生,对于这些同学,要更细心地关注他们的进步,不吝给予肯定,激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绝离不开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语文学科应用于生活中体现,没有生活,就更不提文学性。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学和实践结合,让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和人文性发挥最大作用。
         我们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爱与美。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让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正是我们通过实践教学想要不断实现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