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 董清华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董清华
[导读]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趣味化学实验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遵循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规律,科学设计趣味化学实验,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化学知识,以此整体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

董清华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鹿厂中学  四川  凉山  615112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趣味化学实验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遵循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规律,科学设计趣味化学实验,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化学知识,以此整体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68-01

        引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能增添化学课堂的活力,赋予化学知识生命力,帮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化学教师精心设计趣味实验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起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促使学生体会到了化学的价值和实用性,有利于逐渐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及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充满趣味的特点,积极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点。同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灵活应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能让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的位置,按照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固定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仅不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且无法深刻理解相关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因此,化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既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有助于化学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借助趣味化学实验,增添化学教学的活力和乐趣,学生就能真正体会到化学知识的价值,提升化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二)降低知识难度,促进学生学习
        化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当产生化学变化时,其中的原理也是比较复杂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化学公式。这就使学生越来越难理解这些知识点。久而久之,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教学,能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从而有效降低知识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化学原理。同时,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也能直观地感受到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自己化学学习的效率。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的化学教育方式中,教师主要是辅导学生记忆化学的知识点,督促学生背诵化学公式和关键的化学计算方程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演化为错误的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思维受到阻碍,很难根据知识点进行发散性思考。这样的课堂氛围,也会比较压抑,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去实践和构思,要以监督和帮助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在讲解实验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设计实验操作的方法。对一些有危险的操作,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危险,鼓励学生举一反三,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在保证课堂安全的前提下,要多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实践操作。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升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利用趣味实验开展小组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的教学途径,通过趣味实验提升学生的灵活性。教师在制定好教学方案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化学实验去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在组间通过相互讨论,能够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开拓自身的思维,激发个人的学习潜能,对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个性化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例如,教师在教学“燃烧的条件”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趣味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思维,改变实验中的条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在实验中得出不同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归纳实验心得。教师要对学生得出的结果,进行补充和修正。从而提升教学的完整度。
        (三)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趣味化学实验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因其具有良好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受到广大初中学生的认可。而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机运用趣味化学实验,可以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增强化学实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便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促使其能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拥有较高的主动性,从而可以在高效完成化学知识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配合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当前的教学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初中化学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化学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化学实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实验现象,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逐渐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有助于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实现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邵长杰.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609(26):135,140.
[2]周木勇.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运用探究[J].高考,2018(15).
[3]王大野.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好家长,2017(66):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