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林漫漫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林漫漫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理念普及,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传统讲授制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应当转变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灵活执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情境教学法是语文课堂上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将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教育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林漫漫    永嘉县桥下镇第一小学  浙江  永嘉  325106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理念普及,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传统讲授制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应当转变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灵活执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情境教学法是语文课堂上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将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教育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教学;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23-01

        引言: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同时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忽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评价导向往往使小学语文变成了一种背记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而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语文,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及作用
        1.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又强,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很低。尤其是当教师自顾自讲授时,很有可能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认真听讲,学习效果较差。而利用情境创设,则可以带领学生走入一个丰富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脱离课堂教室的束缚,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说,音乐是一种具有情感的符号,能够触发学生情感审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自然情境,在写作时让学生听各种音乐片段,比如鸟鸣声、溪水声、马蹄声等等,让学生在想象的画面中遨游,进而写下自己的遨游经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听力、想象力,还锻炼了写作能力,教学效果较好。当教师长期用音乐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对于小学生而言,灌输式教学很容易使他们烦躁,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识记知识。而通过情境创设,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比如说,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建立游戏情景,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内容,编写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在小组中分角色饰演这一故事。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创造,将古诗词的内容搬到游戏情境之中,更好的理解了诗词内涵,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方便学生的识记,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1.情境导入,拉进学生和文本的审美距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就需要创设一个优美的情境导入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审美体验,渴望从课本中获得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情境导入中,学生和文本间的陌生感被打破,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融入知识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2.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走入作者内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文本内容,并且大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优美作品。这些作品或写美景心情,或写人生感悟,无一不蕴含着作者当时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情景,不仅教学知识,还应当将作者的时代背景,文本的写作背景予以交待,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写作情景之中。在情境中感受作者的心情和想法,从而激发出学生自己的情感,这样能够很好的将学生带入课堂,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不断跟随教师的视角去了解作者和作品,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比如说,在统编版五年级教材《落花生》一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个收获节情境, 在讲台上摆放一些花生做的小食品,让学生讨论讨论花生的优点。学生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然后将花生和苹果、石榴都拟人化,分析分析做人的道理。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得到了和作者相似的观点和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在学起来更有效率,课堂氛围也更融洽,有利于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
        3.引发学生思考,在情境中培养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法归根结底是辅助知识教学的,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当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进入所创设的情景之后,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将感性的体验转化成理性的知识与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在《这样做不好》一文教学中,文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尊重公共利益,学会关心他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判断应该怎样做。比如捡到钱包、公交车遇到老人、遇到他人的不良行为等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时间结束后,还可以继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或者复习内容。课下学习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十分重要,教师在下课后可以建立起不同的问题情境,设置多种疑问场景,让学生制定解决方案,用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好的理解课堂上的只是,并且在课下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利用问题情境,能够将语文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和积累语文,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一定适合全部教材内容,教师要灵活使用,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打造活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玉洁. 情境教学法在三年级童话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李智胜.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2):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