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朱泰圣
[导读] 德育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障。开展德育教学对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德育教育能从思想上保证学校育人的方向,使小学生沿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更能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文提出了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从而为小学班级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朱泰圣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周礼小学  四川  资阳  642366
【摘要】德育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障。开展德育教学对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德育教育能从思想上保证学校育人的方向,使小学生沿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更能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文提出了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从而为小学班级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教育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01-01

        一、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观念
        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能力,还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教学活动更有效的开展。
        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正确与否,会对教学活动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笔者认为,作为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开放性、主体性的观念。所谓正确的德育观念,即要开放视野,从根本上转变单一、封闭的价值取向,还要吸收一切合理的、经过实践证明对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建设有益的、有效的内容;在德育形式上,要从根本上改变机械的、呆板的教学形式,应是多姿多彩、绘声绘色,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
        教师要充分地认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除了常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育,还要注意环境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除此之外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切实把握时代脉搏,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地考虑学生的自身利益需要,尊重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应注意时的代要求、紧跟着时代的簇新德育内容体系,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化,时代化。
        二、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
        组织好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是德育活动的组织者有较高的德育素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基础的德育知识以及专业的德育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德育工作者,要有责任意识明确自己所扮演的是德育工作者的角色。教师本身要充分地认识到专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对德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除此之外,教师的自身德育水平对德育活动的开展有着至关作用。教师自身有着足够的知识积累才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要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教师要不断通过对知识的迁移、整理和归纳等方面,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应当熟悉道德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不断的钻研相关的德育理念和模式。
        对于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方面,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教师德育知识讲座,增加教师德育活动利于教学竞赛等。让教师自觉地掌握各种德育理念的精髓,用科学的、先进的德育理念去指导德育活动。



        三、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德育有效性
        德育教学活动形式除了传统方式的班会或者思想品德课的讲授,还应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实地体验劳动的辛苦,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获得的感受,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传统意义上的活动形式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接受。
        小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不要过高、过大,也不能太空泛,而是要具体化、细致化,从细节着手,例如:在开展绿色环保德育活动的时候,现阶段德育活动目标的设定,往往是: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但是绿色环保意识这一概念太空泛,要具体指出是哪些绿色环保意识,比如说我们现在可以做到的是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花、草、树、木;不浪费纸张;珍惜水资源等等,这些具体的目标概念就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教学活动的形式应是多元化的。例如:参观型德育活动、参与型德育活动、听知识讲座、实地体验型德育活动等等。德育活动的原则,既要坚持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的,也要考虑到活动的设计是否能实现既定的德育目标,对学生起到思想道德上的指引作用。在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而不能是由德育工作者完全掌控。
        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方式
        学生不但是德育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主体,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德育活动过程中的引路人,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问题或者遇到了他们不能够理解的,会向教师寻求帮助;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即使是低年级学生也需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性,一二年级学生比较敏感,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人格、需要、情感以及个性自由。
        班级德育教学活动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要明确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德育活动的形式上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从而选择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活动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动画视频,以此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或者举办“我是小法官”课堂游戏环节,给出几个情景例子,让学生们充当小法官,来做出评判,发表意见。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往往注意到的都是新鲜的事物,因为新鲜的事物带给他的感受是有趣的,在选择活动的方式时,要多多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意活动的内容不易太过于复杂、抽象,活动的形式应设计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性。
        结语: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吃的饱,穿的暖,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随之,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也越来也越高了,不仅希望他们成绩优异而且还要多才多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部门对小学阶段的教育也很重视,社会上的家长也很关注。除了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娟玲.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6(21);155-156.
[2]侯斌彬.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浦娟.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