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主题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刘颋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推进,新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很新颖。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增加了许多生动的主题图。这些图片丰富多彩,鲜艳有趣。主题图的设计很符合该阶段教材的学生学习,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很好地体现出教学主题和教学主题,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学习时看起来一目了然。如果教师能够高效、正确地将主题图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则可以为后面数学知识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入作用,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刘颋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拱桥小学  四川  资阳  642366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推进,新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很新颖。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增加了许多生动的主题图。这些图片丰富多彩,鲜艳有趣。主题图的设计很符合该阶段教材的学生学习,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很好地体现出教学主题和教学主题,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学习时看起来一目了然。如果教师能够高效、正确地将主题图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则可以为后面数学知识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入作用,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本文将就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应用做一个具体详细的分析,以期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更好的应用主题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主题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98-01

        一、深入研究教材,挖掘主题图内涵
        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首先对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主题图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把握,厘清主题图与教学内容直接的联系。
        在教学前,需要教师首先思考以下问题:本节课数学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本节课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组织教学以实现这一目标?这门课体现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和思维?只有先明白这些,教师才能够进一步去了解主题图的含义。
        教师要从数学的角度去多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主题图的意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来解读内化主题图,收集有用的信息。这也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二、分层次展示主题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学生挖掘主题图中隐藏的数学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经验不太充足,如果把学生放在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境中,让他们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困惑。
        例如,二年级第二册第二页的“解决问题”主题图,就包含了“看戏、跷跷板、扔沙袋、买面包”这四个情景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场景分批展示,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提问、解决问题。在此数学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对主题图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主题图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形象、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生活体验不断数学化等方面仍起着重要作用。



        三、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让主题图“动”起来
        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各行各业中都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现代教育,也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深度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样的形式,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最终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极大地节省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和擦拭板书的时间,这就为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除此之外,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文、公式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转变为图画、动画、课件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主题图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很好地展示出来。在课本教材中,为学生展示的主题图都是静态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让主题图变得更加生动
        比如,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教材第75页的“加减混合”这一节的主题图,湖里有四只美丽的白天鹅。三只天鹅飞来,两只天鹅飞走了。现在湖里还剩多少只天鹅?静态图片利用多媒体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形成,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四、利用主题图创设趣味性的数学情境
        真实的数学情境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趣味性教学情境创设,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题图,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和素材,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数学。教学情境的构建,应当针对具体的教学主题,选择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的场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有一定的亲切感,主动融入到相应的场景中,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商场、医院、公园等来构建教学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商场当中的营业员,让学生来扮演商场中的顾客,在合理的教学情境当中,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来进行找零、打折等各个环节,并且使用数学知识来将这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的全面,并且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还需要重视趣味性的添加,在具体的情境当中,以主题图为出发点,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参与各种活动,这样学生才会更感兴趣,而如果教师过度干预,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处处受限,那久而久之也会失去足够的兴趣。教师要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邓娇. 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科学咨询, 2017, 000(042):84-85.
[2]陈旭. 浅谈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科学咨询, 2017, 000(026):151-152.
[3]秦丽娜. 灵活运用教材插图,放大数学教学效应——刍议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9):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