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王褚英
[导读] 时代的迅猛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核心素养有效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已然成为当下广大教育者探索和研究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简单谈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策略,期望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启示。

王褚英    山东省五莲县高泽镇初级中学  山东  五莲  262313
【摘要】时代的迅猛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核心素养有效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已然成为当下广大教育者探索和研究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简单谈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策略,期望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90-01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及国情等知识融合在一起,旨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及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完善,确保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学习。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以情境创设开启教学之门已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
        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简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这一课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性:第一,思想性。课程面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阶段性、层次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人文性。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及发展的规律变化,重在体现青少年的文化特征,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实践性。课程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而不局限于生活,将其当作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基础,进一步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致力于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去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其良好品质和思想观念的形成。
        2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非常注重理论与现实的交汇呈现,所以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教授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只有在结合抽象理论而设计的真实、有效的情境中,指导学生完整地经历对问题的思考、探究、解决和反思的过程,才能使其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实现教学的价值。在所创设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不但能获得知识,且还学会了正确运用理论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在思考和探讨的过程中得到核心素养的提升。
        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讨
        3.1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为学生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因此,《道德与法治》这门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是非观,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必须要以生活为根本,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以此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中学习,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譬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关于“成长”、“生命”、“青春”等主题教学中,,每个主题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之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帮助学生快速且高效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此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成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汇。以七年级上册的《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为例,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可先从友谊入手,以朋友的话题切入创设生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了解学生们对朋友的定义,并适当渗透课程知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白友谊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建立友谊,且还会合理处理朋友间的矛盾,避免友谊受伤害,使友谊之树常青。
        3.2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选择创设情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化解理论知识的枯燥,让学生避免落入以理论为主的错误学习道路中,有效消化理论知识,并将此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导自己前进。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情境,要使情境的呈现符合学生思维,以便其有效接受,继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谈到“生命”这一概念时,教师不能一上来就搬出“宇宙”呀什么特别宽泛的概念,勾画虚无缥缈的幻影,这样不但不能为学生解惑,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困惑,降低教学效率。
        3.3以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为目标创设教学情境
        学科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这一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情境创设的依据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培养的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实质上就是学生学会应用学科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能力和素养。现如今,社会问题愈发繁杂,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这一问题的复杂现象进行客观且全面的分析,然后根据此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这一过程就需要解决者具有综合性的思维能力,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多个领域的知识跨度较大,不太容易掌握,所以如何找准问题突破口,融会多方面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就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到思想认识,再到生活实践体验的课程。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情境,让学生在综合性的问题情境中学会全面分析与思考,掌握有效突破问题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其核心素养,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网络生活新空间”时,对于网络双刃剑的利害,教师可设计情景问题,如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组织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来回答问题,通过问题的回答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网络空间,建立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结语:
        简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且对于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而有效创设情境,树立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有效开展,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所以教师要继续立足课堂、积极探索,立志于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凤铃.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 考试周刊, 2020, 000(043):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