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陈建华
[导读] 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色彩教学是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与学生的艺术创造息息相关的内容。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色彩,色彩渗透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色彩具备较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能够带给人视觉冲击,具有趣味性与情感性,容易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基于此,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陈建华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景贤九年制学校  四川  眉山  620500
【摘要】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色彩教学是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与学生的艺术创造息息相关的内容。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色彩,色彩渗透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色彩具备较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能够带给人视觉冲击,具有趣味性与情感性,容易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基于此,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美术;色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87-0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日益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美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
        一、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重要性概述
        美术是利用造型、色彩、线条等多样化手段,让人们借助丰富联想、细致观察并加以创造而形成的重要艺术形式。色彩是美术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绘画的艺术语言,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色彩能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美术教学中,色彩可以更好地展现学生的内在情感,帮助其表达真实想法,并由此获得了学生的更多关注。小学生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内心世界同样五彩斑斓。小学生喜爱色彩,对色彩有着很高的敏感度,同时具备较强的色彩想象力,他们常常会利用特殊的色彩符号描述自己心中的世界。色彩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在色彩学习中的创造力,才能让他们在大胆创新中展现出艺术表现力。教师需要进行色彩教学指导,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
        二、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文化的高喊,各学校开始重视艺术教育。色彩教学作为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引起大多数美术教师的重视。他们在美术教学中更注重线条和图形的轮廓,对颜色的要求只停留在根据固定的颜色进行填充和涂抹。于是,美术老师在指导学生的作品时,只看树枝是否结实,树叶是否翠绿。他们完全无视大树的树干和树叶在阳光折射下会变色,也不在乎树有没有阴影。美术教师没有充分考虑色彩教学的相关因素,以至于在色彩教学中忽视了环境对色彩变化的影响,总是用错误的思维引导学生完成作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美术老师传授的知识。如果这时有学生把自己的灵感运用到作品中,把自己的快乐作品提交给老师,不但不会受到老师的鼓励,反而会因为没有按要求作画而受到老师的批评。。



        三、小学美术色彩教学
        (一)指导学生的绘画训练,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要想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色彩学习,提高学生的美术课堂参与度,教师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就应重视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绘画训练,不断提升色彩教学实效,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宣泄情绪,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绘画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色彩表现绘画主题,使色彩“画龙点睛”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如,教师在开展《流动的颜色》课堂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录制好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自然中不同类型的色彩,真切感受五彩斑斓的颜色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滴、吹、流等不同表现方法,开展自由创作。作品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介绍自己在绘画时的感受以及色彩要体现的情感,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二)合理评价学生的作品
        小学生往往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投人较多的热情,教师在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之后,针对于学生的作品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于学生的创作想法进行简单的了解,以此能够体会作品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多方面评价,从而让学生不断激起学习美术的自信心,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评价中,教师也需要公正地评选出优秀学生作品,并进行展示、宣传,不断强化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动力。
        (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利用色彩进行绘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个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即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运用色彩进行绘画,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学习能力,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艺术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画他们喜欢的水果,而有些学生把香蕉涂成紫色和蓝色。这个时候,老师不要认为学生的画是错的,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用自己精致的颜色画出各种颜色的水果。因此,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增强,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当学生几年后再次看到他们画的香蕉时,他们也会非常感谢老师对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学习兴趣的保护,这将有助于学生艺术学习的发展,促进学生艺术学习水平的快速提高,促进艺术教学的高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实际美术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将色彩教学融人其中,强化学生的美术基础,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07):52-53.
[2]郑晓峰.对色彩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6):104.
[3]吴灵华.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色彩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19(0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