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蒲春金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大院校的教育目标逐渐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美术作为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以及开拓学生视野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将可以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文化的积累以及个性培养带来积极的帮助。而为了迎合素质教育背景,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也需要进行积极的优化与改进,以便为学生美术创作与素质修养的增强带来积帮助。基于

蒲春金    四川省剑阁县石城小学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大院校的教育目标逐渐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美术作为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以及开拓学生视野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将可以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文化的积累以及个性培养带来积极的帮助。而为了迎合素质教育背景,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也需要进行积极的优化与改进,以便为学生美术创作与素质修养的增强带来积帮助。基于此,本文将对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12-01

        以往的学生教学中对于素质教育是过于忽视的,但在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下,素质教育的地位变得越发突出。美术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它可以在视觉、情感以及性格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自主能力,同时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想要有效发挥出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可靠、高效、有趣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以及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驱动力。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当发挥出美术的教学优势,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强调美术在生活中的美化作用,充分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利用互联网,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声像同步,再现生活,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运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美术设计,电脑绘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认知和学习的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通过投影丰富学生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得学生对学术的兴趣转化为较为持久的认同感,形成对小学美术学习的重要动力,实现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2、全面调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热情
        有效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的过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全人”发展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 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当教师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时,顾及到学生的多样性、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互动的多种组合和发展的可能性,才真正懂得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并非都能在课前预测。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最终结果,更多取决于课的进展和教师的即兴处理。因此,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和成长。


新课标教材更加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我们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少年儿童的心 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要多给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3、利用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兴趣
        在学生自由绘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起到指导作用,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联想绘画,并采用自己喜欢的色彩进行创作,通过多样化的色彩应用,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能力。此外,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放弃用手参与而是尽量用口引导,对于学生绘画创作中的一些自主行为,教师需要给予一些肯定,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教师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作用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创作欲望,打破他们的心理束缚,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绘画,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增强自信心。教师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习惯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便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美术学习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为他们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构建完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前进,学生需要开拓自身思维,在保证作品主题没有偏移的前提下,在作品中加入自身的创新想法,这样的美术作品是具有灵魂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摒弃固有观念,根据不同类型作品采取具有差异性的评价标准。但是由于当代教育者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促使他们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总会采用“像与不像”来盖棺定论,这样的发展无疑不是在走老路,不利于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此外,现今的美术教育者还会利用示范来提升自身教学效果,但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固有化,无法打破思维束缚。齐白石老先生说过的“学我者死”就可以很明确的表达出示范的弊端,它将促使学生的创新空间被限制。每一个学生在其作品中都会注入一个闪光点,教师需要对此进行肯定,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打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来进行分组活动,并为每个小组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可以将每一位学生都照顾到,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学生在此氛围中将会被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在源源不断的新想法、新思维中创作出佳品。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将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优化完善,就需要相关教师深入挖掘美术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爱好与行为的差异性来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也需要合理的培配置好美术资源,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来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美术素养与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分析[J]. 李文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2)
[2]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开展的具体方法[J]. 龚绯霖.  才智. 2015(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