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吕薇 王一
[导读] 教育部表示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属于短板,需在义务教育阶段纳入劳动课,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下改变劳动教育现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使劳动教育既有针对性,又有时代性,能充分调配城乡劳育资源,结合不同区域及学情开展实践活动,发挥社会劳动、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统筹协调育人作用。本文通过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以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贯彻立德树人,实现劳育、智育并行教改目标。

吕薇  王一    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  404600
【摘要】教育部表示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属于短板,需在义务教育阶段纳入劳动课,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下改变劳动教育现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使劳动教育既有针对性,又有时代性,能充分调配城乡劳育资源,结合不同区域及学情开展实践活动,发挥社会劳动、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统筹协调育人作用。本文通过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以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贯彻立德树人,实现劳育、智育并行教改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劳动;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68-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展开生态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具有如下价值:第一,将智育、劳育关联在一起,在语文课堂上加强立德树人,提高语文教书育人综合质量;第二,优化整合城乡劳动教育资源,贯彻教育部及党中央“劳动教育”要求及意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融入劳育内容,满足我校全人教育需求;第三,通过劳动实践教育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强化本校师资力量,为教师合理运用教育资源解决新时代立德树人难题给予支持。基于此,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探析生态劳动实践教育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因地制宜,统筹调配初中语文生态劳动实践教育资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在青山绿水环绕下创建“水土保持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基于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为此我校有条件将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瓜果培育、庄稼种植等劳动结合起来,统筹劳育资源展开农作物耕作类生态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将独特的劳育项目与语文课程关联在一起。例如,教师在进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回忆生态劳动实践体验,运用文中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写法,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劳动体悟,承袭古人胸襟,树立正确“三观”,通过仿写牢记并会用状语后置、省略句、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助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将生态劳动实践教育视为语文教育资源之一,达到劳育、智育融合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综合质量目的[1]。
        二、思路清晰,明确初中语文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目标
        我校生态劳动实践教育以季节变换为经,以农作物栽种、收获、管理、加工、贮藏全过程为纬,形成完成的劳育体系,使学生在不同的季节均可参与劳动,各阶段劳动教育目标清晰,赋予劳育可持续性,加之教师指导与启发,助力学生敬畏自然,心怀感恩之心,能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将劳动视为权利及责任,在劳动中收获成功喜悦及幸福感。


例如,教师在进行“写作:学习缩写”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在参与生态劳动实践活动基础上将各个季节的劳动体验写下来,要求文字精炼、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待学生完成缩写任务后启动语文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相互赏评缩写内容,将学生的思绪带到生态劳动实践情境中,而后教师以“生态劳动实践活动使我学会了……”为主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各抒己见,在探讨过程中碰撞思维火花,对劳动的价值有更加深刻的体悟,同时培育学生读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思维能力等学科素养,实现语文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目标。
        三、科学可行,提高初中语文生态劳动实践教育有效性
        我校在开展生态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时力求增强可操作性、科学性、体验性,在搜集文献资料、咨询农业专家、征询有经验农夫意见前提下制定劳动教育方案,建立健全“初始身世--技能体验--实践拓展--科普链接”劳育体系,使学生能对劳动有更加理性、全面、科学的认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怀疑与学问》教学时可将学生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经历视为导入性案例并规设问题,如“你在生态劳动实践过程中刷新了哪些认知?曾经有哪些质疑是通过实践解答的?”等,基于学生对生态劳动实践印象深刻,用学生的亲身经历规设探究性、导入性问题能调动学生交流互动积极性,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助其立足实践体悟质疑精神,在此前提下组织学生阅读全文,明晰“怀疑精神”与客观事物发展的紧密关联,落实文本阅读理解教学目标。基于我校生态劳动实践教育具有可持续性,为此在课上引领学生立足劳育情境提出质疑,如“与温度相比,农作物贮存质量更容易受湿度影响”等,而后鼓励学生为印证猜想、消除质疑开展实践活动,观察农作物贮藏过程中温度、湿度、器皿等条件对其带来的影响,在此前提下填写“劳动实践报告”,将劳动教育与科学论证关联在一起,赋予劳育广度、深度,期间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写下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养成观察思考习惯,能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写作灵感,并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语言应用等能力,使初中语文生态劳动实践教育更为科学有效[2]。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世间一切幸福及成就根源均是劳动与创造,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肩负弘扬劳动精神重担,引领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学会劳动,在劳动中感到伟大、光荣、崇高,长大后能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赋予劳动创造性,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因地制宜优化整合本校劳育资源,思路清晰明确初中语文劳育实践目标,保障语文课堂上的劳动教育科学可行,继而助力学生增强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劳育过程中贯彻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周君丽.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成果[J].考试周刊,2020(75):41-42.
[2]赵来坤,赵红彬.初中语文教学点选择的四个要素[J].语文建设,2020(15):75-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