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 寇宗耀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寇宗耀
[导读]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讲述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一些现象。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一直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来讲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被不断地应用,很多的老师也都开始运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作用很大。

寇宗耀    桓台县周家中学  256411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讲述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一些现象。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一直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来讲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被不断地应用,很多的老师也都开始运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作用很大。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55-01

        引言
        初中物理是一门抽象的理论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十分严苛。在过去没有模型和教学工具的情况下进行物理的教学就显得十分地吃力。现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物理的学习最终是要回归生活。因此,在老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虽说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但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对学生进行一个生动形象的展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
        在进行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前,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环境是一个物质的环境。为了使物质和物质能够共存,在整个物质世界中它们之间有许多联系。物理学科的提出,是源于生活中的现象,而后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深化。物理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于生活。初中生在刚接触物理这一学科时,会对物理感到较为迷茫。在这种情境下,老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打破学生们迷茫的心理。同时,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意识。在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情况下,意识会驱使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了解问题,主动地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生活情景设置问题,会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在进行生活情景式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实现知识的转化。很多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物理的教学是静态的,这对于培养学生动态思考问题以及发现问题来说十分不利。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物理教学的情景设定,能够让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可以很自觉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之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解决[1]。



        二、利用生活情景设置物理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1、要抓住时机,准确地进行情境的设定
        进行情景式的教学,不能在刚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情景,要学会在适当的时机抛出情景。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时,对于相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很多学生会不理解。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进行一个情景的设定。例如,当人们坐火车出行时,人在火车里面,火车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迎面而来的一辆火车,在参考系不同的情况下,该辆火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运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一些例子,对其运动情况进行一个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们对于绝对运动以及相对静止的理解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要引发学生的猜想,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
        猜想不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它有一定的方向,它是对某一现象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在学生分析力、幅度、响度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按下桌面上的尺子一端,用手移动另一端,改变力的大小,观察不同的声音。然后在鼓的表面放一些纸屑。用不同的力打鼓时,通过不同的鼓声观察碎纸片的振动高度。通过实验,指出了学生猜测的方向,让学生恍然大悟。原始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力只是决定声音大小的外在因素,而不是内在因素[2]。
        3、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创造性地运用物理知识提出问题。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回归于生活。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杠杆》时,老师可以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类似于杠杆的用品对学生讲述其原理,让学生对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有一个好的认知和理解。而后,老师可以对学生布置一些创新性的作业,对于某种特定的生活场景,需要一种杠杆一样的工具进行工作,所需要的设计的是费力杠杆还是省力杠杆?对于某种情况下省力杠杆真的省力吗?等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地灵活,能够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利用,达到物理教学的目的[3]。
        结语:物理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很多场景来说,物理知识的运用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但是在进行情景式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其把握好分寸,明白其中的缺点,帮助学生进行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新课标下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5.
[2]胡敏.初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陈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其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