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毕坤
[导读] 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教材上的知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原型。但是生活中极易学会的生活技能在进行课上学习时却是很难掌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材上的知识太过乏味,或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能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

毕坤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中心学校  255311
【摘要】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教材上的知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原型。但是生活中极易学会的生活技能在进行课上学习时却是很难掌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材上的知识太过乏味,或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能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94-01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老师在课上把所学的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借助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认识课本上的知识点。把数学课程中较为抽象的知识再现到生活之中,使得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探索数学。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数学也不全是老师在课上所讲授的知识,或是老师所安排的家庭作业,仅是生活中小小的一部分。
        一、模拟实际场景
        老师需要让学生积极的在生活之中挖掘数学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以灌输的形式告知学生课本上的知识点,扼杀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快乐。老师在课上教学时需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实际场景的模拟,要求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指引学生挖掘数学和现实生活存在的联系。例如,在进行有关十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时,可以提问学生是不是在生活中存在去超市或是商场购物的经历。老师将印有各类商品名以及商品对价格的教学道具,模拟自身生活中去超市的情景,让一位学生充当超市的售货员,感受售货员需要所的收银工作。之后,老师再给学生发放一些用彩纸制作的货币道具,让角色是消费者的学生自愿拿取相应的纸币道具来挑选自己想要买的东西,把挑选的商品放在充当售货员的学生眼前进行结算。像是,学生手中拿着一张写有“面包,5元”的纸张,支付给售货员的是一张写有“10元”字样的纸张,而售货员需要找回学生一张写有“5元”字样的纸张才算准确无误。假如售货员所找回的纸币和正确的计算结果存在不同,则消费者可以及时的进行纠正,告知售货员出现的失误。老师借助模拟交易场景来使学生学会十以内的加减法,强化学生具有的口算与心算能力。老师需要留意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场景,把其应用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强化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实用性。



        二、在生活中挑选数学素材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些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极易忽略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提出一些有违逻辑的问题。即使问题所考验的内容是教材上包含的知识点,但其问题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存在问题的,和生活中的常识有很大的出入。老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务必要参照到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挑选数学素材,让教学内容更加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知识时,能够挑选生活中贴近长方体与正方体形状的事物,借助举例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于这两者的认识。老师首先要讲解这两者在构造上的特征,侧重于讲述其在长度关系与体积上存在的差异,以便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应用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来判断长方体与正方体。之后,老师借助学生触手可及的事物来举例,像是魔方与粉笔盒的形状都与正方体的形状比较相似,教材与黑板擦都类似于长方体,这样让学生能够借助联想类似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事物来深化对于两者形状上的记忆。最后,老师再让学生举出拥有这两者特点且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考验学生是不是可以合理的运用所学知识挑选相关的事物,并且让学生更为积极的在生活中研究周围事物和数学间存在的关系。老师还需要在教学期间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使得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好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
        三、利用周围事物
        很多老师难以攻克以往教学模式主要是因为老师局限于理论教学的方式,难以实时的改变教学的观念。而老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周围事物,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借鉴周围的事物,深化学生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这节课的教学时,想要学生了解时针、分针和秒针及其数量关系并不是很难,而想要学生可以依据钟表表面来读取时间就显得有些困难。这时老师就能够在课前让学生把手表带到课堂上,在上课时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手表了解时针、分针以及秒针之间存在的关系。老师在给学生讲述如何读表时,可以先要学生观察手中的手表,其时针是指在哪两个数字间,除了时针在12与1中间的部分时所对应的小时是1以外,时针在别的位置时数字偏小的就是当下的小时。然后老师再要求学生研究分针是指向那个位置,把对应的数字乘上5就是分钟的范畴。这样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手表,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钟表主要构成以及每个组件的关系。这样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的方式,能够强化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可信度。
        结束语
        伴随新课改的持续贯彻,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随之优化,与小学生的特征更为贴合。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措施开展数学教学,将生活化添加到教学情境中,借助观察生活来学习数学,再用实际生活来加固数学知识,让小学生能够更为轻松的学会这些知识,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
参考文献:
[1]郭艳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0):130.
[2]柳强强.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0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