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李静
[导读] 民间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而民间美术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形式。民间美术,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形式,是当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经过千百年的变迁,民间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在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将民间美术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民间美术的魅力,这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静   泸县方洞镇方洞中心小学校)
【摘要】民间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而民间美术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形式。民间美术,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形式,是当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经过千百年的变迁,民间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在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将民间美术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民间美术的魅力,这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民间美术;审美素养;重要作用;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78-01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内在的含义,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气息,在中国是一项很重要的世代相传的遗留下来的非物质的遗产。民间美术承载着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地区人民的思想观念、风土人情等,他在让人们物质生活变得丰富的前提下,也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寄托。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利于鼓励学生是弘扬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渗入民间美术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当地文化习俗的认识与了解
        民间美术具有一定的地区性,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民间美术其实就是当地民众根据该地区的生活方式,精神思想等产生的,这就注定了它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达方式。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特色,加深他们对当地文化习俗,地区特色的认识了解。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渗入民间美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民间美术是根据人们日常的生活实践和经验变化而来的,他们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出来的。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他们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习惯进行创作,突破了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进而有着独特的风格。这就让小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的时,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不受约束,在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渗入民间美术,能够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到生活中一些独特的美,这对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审美意识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他们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体会到创作人当时的内心情感,把握画作的精髓,让他们具备更高的审美素养。



        (四)有利于培养他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才能够让他更加长久的保存下去,而民间美术正需要这种继承与发扬[1]。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渗入民间美术,能够让学生从小培养起对民间美术的兴趣,让他们有意识地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文化。同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保护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过程中去。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渗入民间美术的重要策略
        (一)对民间美术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深入了解学习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人人都可以接触到的艺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相对于其他的美术艺术更加深刻,这就让他们在学习民间美术时能够更加的容易。小学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能够提高他们对该地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有更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因此,美术教师要对民间美术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深入了解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广泛的认识到民间美术对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的作用。
        (二)提高自身的素养,并探索更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教学生绘画做手工艺术品时,要想更加合理有效地渗入民间美术的教学,必须要具备相关的素养与专业知识,并结合学生心智的发展阶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书籍,来提高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素养;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的剪纸艺术和捏泥人,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为他们安排稍微复杂的手工课。这样就能够保证个人都能够接触并很好的学习到民间美术,提高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审美素养[2]。
        (三)营造情境化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情景化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便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作为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师来说,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立专门的民间美术工作室,为学生提供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场所,并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民间美术的熏陶。另外,在工作室中,美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民间美术作品的临摹,通过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深深体悟民间美术的魅力。这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作为试点进行推广,增强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播力。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并且以丰富的内涵与多样的形式增强了国家的软实力,使得国家在国际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民族文化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分割的重要一个部分。对于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师来说,有义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于民族美术的弘扬与传承,将民间美术资源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课程内容中,使得学生在获得民族文化底蕴的同时,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最终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民间美术分类学研究[J].中国古籍出版社,2010(05):64.
[2]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