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曾静
[导读] 高中数学教学主要针对高考数学复习,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各项数学能力。为此,本文就着重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

曾静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  237400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主要针对高考数学复习,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各项数学能力。为此,本文就着重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16-01

        数学在高考中占据的比重很大,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思维发展、个性发展与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但是,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又通常采用教条式、机械化的教学方法,导致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已然放弃学习。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为呆板的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以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探究式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这是符合现阶段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理念的。这样的教学形式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培养学习的能力和责任,并且展现了对学生思维理念的关注。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支持学生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案解决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学生需要指引时及时提供帮助,全面发挥自身具备的价值和意义。
        (二)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中,需要为自身教学提供优质的环境。探究式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依据实践方案获取更多的知识,高中生可以在自身具备的学习能力中,从自己了解的观点分析、提升自身具备的能力,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主要是为学生创造更为完善、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公平、公正以及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探究
        研究发现良好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同样的良好的探究情境也利于学生自主加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调动自身的积极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此,在高中数学课上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适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情境。比如说利用学生对高中数学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或者利用教材当中的有一些问题、定理,把这些问题、定理的研究设置成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数学与社会的结合点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总之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不同的创设方法。


例如,学生在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同学们已经知道正弦函数y=sinx是奇函数,并且以原点为对称中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正弦函数除了原点外还有没有其他对称中心?如果有,坐标是什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好奇心很快就被调动了起来,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通过讨论并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正弦曲线的图象特征,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正弦函数除原点外,还有其他对称中心,其对称中心的坐标为(kπ,0),k∈Z.而且根据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学生还会发现正弦函数也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方程为x=kπ+π/2,k∈Z.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心向,巧妙而生趣地呈现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探索问题,发现知识,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逐渐养成数学思维。
        (二)组织学生探究,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是高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教学目标能否达到,就看这一环节能否顺利开展。《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时,一般先让学生独立探索,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是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每个学生之间肯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但每个学生的理解也会存在局限性,则需教师在学生形成个人见解的基础上再组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的观点发生碰撞,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合作交流最基本的形式是小组学习、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时宜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可以丰富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
        (三)有效开展课外探究实践活动
        在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中,若单纯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很难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因而,教师应当注重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突破课堂教学中空间及时间限制,组织引导学生走向课外,有效开展课外探究活动,从而使探究式教学得以扩展,丰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探究式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可利用节假日及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进而写出探究实践报告,这就能够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及实践能力。此外,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加强观察,对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主动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习惯,这不但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十分有利,并且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
        结语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改变传统“单向”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探究中发现并找出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探究能力与创造力的全面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罗瑞芬.基于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20(77):64-65.
[2]常娥.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导学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2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