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郭永剑
[导读]

郭永剑    四川省剑阁县剑门中学校  6283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35-0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笔者所教的学生中,他们普遍反映文言文难学,不少学生说无论自己再怎么发奋努力,文言文的学习水平也很难提高。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怎样解决这一教学难点?为此,笔者就此问题做了如下调查分析。
        一、当前文言文教学中的现状
        当前在文言文的教和学的普遍状况是:就学的一方来说,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认为文言文太难,文言文学起来枯燥乏味,比如,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复杂繁多,大量的实词虚词让人头昏脑涨;文言文的内容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离得太远,文言文的背诵有很大的难度。就教的一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保守,教学内容,仅限于课内的几篇,内容过于单调,枯燥无趣。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文言文教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任务,大多是以串讲为主要形式教学,又因为统考,担心学生漏掉每个考试点,不敢大胆展开,要求学生对字词句大量的死记硬背。课堂上大多时间就只是向学生讲解翻译,不敢也不愿花时间搞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没有激情,没有乐趣。优美的古文欣赏,变成枯燥的说教,学生一味听,全神贯注的像打字机一样埋头做笔记,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大多数同学并没有主动积极动脑筋,课本上的文言文篇目是不可能全都死记硬背下来的,即使一些所谓的好学生就算完全背下下来了,印象也不深,如果考试换成一篇没有学过的文言文篇目,他又不回了。不客气的说,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所包含的填鸭式的教学过程痛苦无比,整个的教学方式完全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极不可取。
        二、改变教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做好文言文教学
        教学贵在揭示规律,教给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成为会学习的人。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索、质疑,逐步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文言文的教学质量要得到较大的提高,就必须以这样的思路来改进教学才有成功的希望。
        对照这样的要求,笔者认为针对对现有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尤其需要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过程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其一,改进课前教与学
        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由于文言文的语法、词汇概念与现代汉语的距离太远;字、词、句繁杂难懂,每个学生语文程度参差不齐,学生若不充分预习,就无法充分找到自己的不足,无法有效的在课堂上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在这个环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相关的分析。在具体的教学准备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醒学生对课文的注释高度注意,充分利用注释,初步读懂全文。教师对于注释中理解难度较大的部分要写在文章相应词的下方,这样便于自己在教学时保证教材的这些重点和难点不会遗漏。二是要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文言文工具书,如:许慎的《说文解字》《古汉语词典》等。使学生在老师讲析之前,通过查工书就能先清楚哪些是自己懂的,哪些是自己不懂的,可以加强听课的针对性,否则,课堂上学生很难提出问题,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三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学生诵读要求注意如下几点①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认识的字,要自己通过注释或者翻阅如字典或词典等工具书查对。②读准文章的节奏。做到停顿正确,这样理解文意才不会出错。还要告诉学生,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常分为六类:A、主谓之间应稍作停顿。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B、动宾之间应稍作停顿。如:衔/远山,吞/长江。C、表转折的连词前应稍作停顿。如:人不知/而不愠。D、句首发语词后应稍作停顿。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E、动补之间应稍作停顿。如:征/于色,发/于色。F、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这样会改变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


”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③用不同的语气、音调和语势准确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一般来说,凡表达喜悦、兴奋、轻快、气愤、急躁等感情的起伏变化或发展高潮宜急读。凡表达忧伤、悲哀、沉重、闲适、宁静等感情宜慢读,一般叙述宜平缓,情节紧张或发展高潮宜急读。要求因声入情,通过语速缓急的变化,感受文章感情的起伏变化,领略文章的意境美。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对书圈圈点点,做到边读书,边评点,熟读与精思结合,把疑难之处标示出来。这样可以在老师讲解的时候更有针对性的听。
        诵读是如此的重要,于是笔者提出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中要特别注意在教学步骤中设计诵读这个环节。可采用教师配乐范读,听朗读音视频,抽学生读,齐读,小组内自由朗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学生反复诵读,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朗读能力,说话能力,从而培养对文言文全面把握的能力。
        笔者如此强调诵读是因为文言文是古人的交流工具,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找到语感从而对文意有正确的把握,然后才能正确理解古人的遣词造句。正如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于自知”。
        其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学习的状态和习惯。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上,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自由诵读,实施开展教师配乐范读,听朗读带,学生范读,齐读,小组内自由朗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环节必不可少,那就是不管哪种方式的诵读,教师都要及时的点评、点拨,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和缺陷,指出同学们可能会有的误读和曲解的地方,帮助他们纠正缺点,保证诵读的积极效果。
        诵读结束后,分小组学习。每个同学相互向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思考一起解决难题,小组内不能理解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临近的小组,这样一来就同学们自己在小组内就解决了一部分课文的问题,课堂上讨论时,学生就只提不理解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教师把学生已知的内容和问题在课堂上重复,既节省了课堂的时间,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便依次让学生提出不能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全体同学一起解决。
        笔者认为这样开展的教学形式,实现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也形成了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其三,课后的复习巩固
        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后,教师要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诵指定的课文,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首先要将背诵记忆的方法告诉同学。其中,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相互交流一些好的背诵方法。如:抓关键词背诵法、画面背诵法、情景再现背诵法;写作思路的文脉背诵法、线索背诵法、分段背诵法;记叙文可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抓住时间词语来背诵;说明文可以按照内外、远近、上下、左右、主次等说明层次记忆;议论文则可按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来记忆。这样的学习方法一旦掌握,学生便不会觉得文言文的背诵会很难了。
        最后便是文言文教学的补充手段——培养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习惯。教师可选择一批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有注释的文言文推荐给学生作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时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这样学生便会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掌握已学过的文言知识,这样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增强了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法还大有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具体的操作可在实践中总结并逐步改进,但无论如何,现在还用死板的教师串讲、学生死记硬背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