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中的思路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刘国斌
[导读]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时期,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现在初中生基本上是家中独生子,地位处于家庭的中心,已经习惯所有人围着转的感觉,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班主任采用渗透式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格,奠定良好的成长基础。
刘国斌     定州新华中学  河北  保定  073000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时期,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现在初中生基本上是家中独生子,地位处于家庭的中心,已经习惯所有人围着转的感觉,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班主任采用渗透式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格,奠定良好的成长基础。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渗透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30-01
       
        初中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业负责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性品格的发展状况,如果出现问题,班主任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渗透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继承,自古以来我们就一直提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美德,作为感恩教育需要从学生幼时做起,让学生知恩、感恩,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班主任作为初中时期的引进人和带头人,工作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采取渗透式感恩教育从日常的教学中入手帮助学生更加具有“人情”。
        一、设定特定情景营造感恩氛围,让学生学会“知恩”
        孩子作为每个家庭的“心头宝”,每个父母会竭尽所能把做好的资源摆在孩子面前,孩子不用开口、不用动手。随着这种状况的逐渐发展,学生会认为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未来的某一天,父母不再提供这些认为理所当然的服务,孩子不会考虑父母是否身体不好等客观原因,只会抱怨为什么。孩子逐渐养成了冷漠的心理,对社会冷漠,对老师、家长冷漠。为了能够缓解这种现象,班主任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知恩,从意识层次改变学生的思想。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感人的视频,比如在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纪录片;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入户调查的工作情景;父母工作、照顾家庭的情景,让学生明白感恩就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日常生活的事情中,我们会因为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而感动,会因为父母的辛劳付出而心疼就说明学生已经有了知恩的感情,只有感情上有所触动,才能在行为上有所改变。在意识上有所改变让学生学会“知恩”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很好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养成,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养成独特的品格和人格魅力。
        二、举办多彩的教育活动,丰富感恩教育内容和形式
        班主任可以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改变传统的口头教育和嘱托,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父母、老师等等的爱意。

为了让学生养成更加健全的人格,班主任要让学生明白当代感恩的对象不仅仅是老师、家人,也可以是社会中的陌生人,比如治病救人的医生、保家卫国的军人、美化城市的环卫工人等等。班主任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感恩主题的活动比如感恩黑板报,让学生在感恩的氛围中学习;在课堂上观看感动中国人物的宣传片,学习先锋模范精神;邀请父母来学校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父母和学生双方共同倾听对方的心里话,增加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更懂家长的辛苦;组织活动让父母和孩子或者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一日的互换,让孩子充当父母,老师充当学生,学生做父母或者老师的工作,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明白家长、老师的工作内容和辛苦程度,并不是学生想象的轻松和如意。这些活动丰富了班主任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改变传统的品德教育方式,让学生更愿意去改变。
        三、定期布置感恩作业,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定期设置感恩目标,布置感恩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感恩意识,巩固感恩行为和你习惯,在习惯养成之后,不需要外界的要求学生也可以做到主动谅解父母,对家庭、老师、整个社会心怀感恩。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做出一些标准,设置一些阶段性目标。在前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小事做起,比如在学校要向授课的老师说一声“谢谢老师,您辛苦了”,一声“谢谢”虽然并不是一些实质性的感谢,但是会让老师深感自己的辛苦学生是有感悟的,会深感欣慰,放学路上遇到同学老师主动说“再见”,将感恩的举动充分体现在日常的交际礼仪中;回到家里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比如扫地、刷碗、擦桌子,还可以帮父母捏肩捶背,这些小事就可以感动父母,让父母觉得孩子已经长大。在中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一些学校举报的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感恩氛围中流露出对父母家庭的感恩和感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让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回报老师,回报父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最后的时候,教师可以巩固学生的感恩行为,在学校开展感恩之星等奖项,不仅让学生有动力和目标去完成一些任务,也可以以此为榜样去规划自己的行为,不断的提高自己。一个人的习惯会在21天之后养成,所以学生只要能够坚持21天就能够将感恩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小结:
        针对学生目前的成长状况班主任采取渗透式感恩教育,将感恩教育融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感恩的对象不只是教师、朋友、父母家人,也可以是陌生人,学生有感恩意识会发现世界的美好,对未来更加向往。心怀感恩的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发展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够心态乐观,积极向上。在初中阶段,班主任采取渗透感恩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雪华.浅谈初中班主任渗透感恩教育的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6):11.
[2]农家安.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巧妙渗透[J].散文百家,2018,(04):168-169.
[3]谢丽珠.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