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民间歌曲进“五乐”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雷小玉
[导读] 目前民族民间音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在音乐课程中适当引用乡土教材。有专家指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就是“乡土音乐教育”,主张“让每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泸州民间歌曲是指流传于泸州地区(五县三区)的民间歌曲,它具有独特的艺术色彩,用地道的泸州方言,连说带唱的唱法,是它别具一格的展现方式,是泸州地区广大民众音乐情

雷小玉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梓橦路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前民族民间音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在音乐课程中适当引用乡土教材。有专家指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就是“乡土音乐教育”,主张“让每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泸州民间歌曲是指流传于泸州地区(五县三区)的民间歌曲,它具有独特的艺术色彩,用地道的泸州方言,连说带唱的唱法,是它别具一格的展现方式,是泸州地区广大民众音乐情感的表现方式。
泸州是民歌之乡,——全国民歌大赛金奖作品《撵野猫》的发源地,当地乡土音乐资源十分丰富。把这些丰富的音乐资源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既有利于丰富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弘扬当地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就教学而言,单纯地讲解各地民歌特点和教唱歌曲就显得单一、乏味。那么怎样使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比较有创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在教学环节有所改革和创新,使之成为学生运用民歌的手段,达到更好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这是最关健的。
首先,我们精选内容,构建课程。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泸州民间歌曲进校园资源(五县三区的地方民歌)进行筛选,明确进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歌曲范围。以不同学段的课标为基础,选择符合此阶段的课程目标的泸州民间歌曲。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根据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聆听、学习短小有趣,形象鲜明的民间歌曲(如纳溪民歌《耗儿歌》《爬海歌》泸县民歌《一窝冬寒菜》合江民歌《一个麻雀》等等)。科学地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第二学段(3-6年级)由于这一学段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这个时期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可以选择诙谐、幽默或旋律优美,作品稍难的作品,但此类作品原歌词并不一定适合学生的歌曲(如纳溪民歌《撵野猫》《这山没有那山高》),可以采取用原有旋律,重定主题,创作歌词的方法,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在选择时,教师根据每个学段中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多首泸州民间歌曲进课堂。
然后,优化教学,探索出泸州民间歌曲进课堂“五乐”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五乐”;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52-01

        一、“五乐”模式的提出
        “乐”:快乐之意,学和乐是不可分割的。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如果学习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学习就是快乐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就是幸福的。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发展孩子的音乐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泸州民间歌曲进课堂的“五乐”教学基本模式的流程
        (一)乐听
        教师通过由多媒体画面展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播放录音或民间艺人声情并茂的原生态演唱),给学生全方面的视听撞击,使歌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其中。
        (二)乐学
        通过学习歌曲节奏、用泸州地方方言朗读歌词、用泸州方言学唱歌曲、练习歌曲等教学环节,使每一个小环节都紧扣校本教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打节奏、读歌词、学歌曲中,了解地方文化、增加音乐素养。
        (三)乐唱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学习泸州民间歌曲的兴趣,丰富对泸州民间歌曲的体验,使泸州民间歌曲真正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里去,让孩子们爱上泸州民间歌曲、爱唱泸州民间歌曲。
        (四)乐演
        利用律动、肢体表演、有趣的方言练习、方言歌词演唱等方式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让学生过表演展示获得肯定,从而找到自信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乐创
        让学生根据泸州民间歌曲音乐或旋律编创歌词、自创舞蹈动作,相互表演、乐器伴奏、同学合作共同表演,或根据音乐强弱音的分布,用手势表现等。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创编中培养创造能力,分享与同学合作的快乐,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成功,并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激起新的探究欲望,在新的探究中取得新的成功,树立探究的信心,从而让学生能学、会学、乐学 。
        通过欣赏《永宁船工号子》可让我们堪忧的是,目前在我们纳溪还健在的船工不到十人,他们平均年龄已经78岁了,而会唱纳溪民歌的民间老艺人也寥寥无几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积极投身到保护泸州民间歌曲的队伍中,了解、传承我们家乡的民族民间歌曲,让这些优秀的民间歌曲绽放得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总之,良好的教学模式对于实现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索出适合学生特点、符合课程标准、行之有效的泸州民间歌曲进校园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泸州民间歌曲进课堂“五乐”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教是一次新的尝试,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中孩子们快乐地在学习!课堂中孩子们自信地在歌唱!
家乡的歌是纯真美好的,唱家乡的歌是令人陶醉的,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的放声歌唱。泸州民间歌曲进校园教学的路任重而道远!我将以一颗真诚的心引导学生开启音乐之门。
参考文献:
[1]孔婷.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文艺家,2019(03):189.
[2]杨燕.图谱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3):277-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