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张友根
[导读]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所有数学学习的基础,这项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以后漫长的数学学习道路上的解题能力。因此,端正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传授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也要督促学生加强计算练习。

张友根   四川省彭州市七一小学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所有数学学习的基础,这项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以后漫长的数学学习道路上的解题能力。因此,端正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传授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也要督促学生加强计算练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48-01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而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其对于各项能力的发展都属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都是重复,机械的练习,而忽略了运算法则推演的过程以及计算技巧的传授,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丰富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翻转课堂等。以情景教学法为例,小学数学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多种情景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计算。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景,有负责卖东西的同学,有负责买东西的同学,老师规定所卖东西的价格,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体会到计算的乐趣及价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以及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计算课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能够有效提升其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小学数学的大部分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化、迁移,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变化。并且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学会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将新知识点与原有知识点进行对比,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训练,在培养其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在计算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的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都知道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的参与到计算训练以及学习活动中,进而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来设计一个符合学生心理以及兴趣的教学方案,具体措施如下:1.小学生因其年龄比较小,对于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并且还喜欢动手,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自主操作,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能有效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例如,教师在加减法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加减法竞赛活动中,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操作实践能力。2.除了上一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数学生活情境教学,这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进而就能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在加强计算训练的过程中,口算能力训练是其中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抽出时间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听算、卡片计算、课件计算等方式,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从而就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除法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五分钟采用听算的方式,让学生对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回顾,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口算能力。除此之外,笔算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计算规律相关知识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律,将其更好地应用计算过程中,从而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这一目的[2]。在对学生进行笔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笔算的方式与技巧。最后,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估算以及简算能力,这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这些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地推升,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这一目的。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以及书写的规范。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训练学生在审题的时候能够看清数字和符号,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抓住题眼。第二,训练学生能够明确计算的顺序,例如,先乘除后加减这种基本的运算规律。第三,训练学生能够使用最合适最简洁的运算方法,例如,将一些可以凑成整数的数字组合在一起先运算,并且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特殊的数字组合,像25×4这些组合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多种方法解题。第四,要督促学生养成解题后及时检查的习惯,培养学生验算和估算的能力,这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首先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在培养其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卓桂林.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教学探讨[J].教书育人,2020(07):59.
[2]吴幼山.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学周刊,2020(07):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