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一根杠杆——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成长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马媛
[导读]

马媛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昌吉市第五小学  新疆  昌吉  8311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39-01

        我是一名西北边陲的小学音乐教师,工作二十年来,慢慢有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喜欢通过音乐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因为课堂中出现的一个问题,而感到疑惑!但当我把这一个个问题记录下来,开始尝试着用小课题探究的方式来解决它,研究它时,我突然发现这个过程竟然是如此的有趣而有意义。通过小课题的研究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名研究性教师。经过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讨与实践,慢慢喜欢上了这种研究所带来的快乐。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如何做好课题的一些体会:
        一、用心做课题
        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老师很费心了,还要再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果不去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是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把课题研究放在平时的课堂中去,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学习反思论文等也都是我在认真学习相关文章、及实践探索之后的真切感受。
        例如:在有效问题的研究中,我发现很多班级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我在设计有效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A、B、C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巩固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学习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一些音乐中有一定提升的问题,我则面向中等生学生;当然也会为一些较为优秀的孩子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同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你的理解力真不错”、“你的耳朵真灵”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不错”、回答的很有想法”、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再次激励他讲提出的问题作出有效的回答;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你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让学生都参与到了教学中。
        我在展示课《小青蛙找家》中,设计了一个串连式的问题,先是让孩子听的同时,看图谱,看谁能够帮助小青蛙找回家,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一年级孩子听着音乐看歌词的能力;接下来,我又预设了一个问题:大家看我的黑板上的歌词,有没有缺少的部分,请你上台贴一贴!这一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将歌词及旋律记住。在律动环节,我又问了小朋友:小青蛙是怎么回家的?这个问题相对简单,一下调动的孩子们的积极性,搞好解决了低段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再一次激活课堂,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高潮。



        在这个课题研究之后,我的课堂中,很在意对孩子提问的技巧,不再随便问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有的是调动孩子的思想火花,具有趣味性,激励性由浅入深的问题。
        通过我的不断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我想这个课题才有价值,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只能做到少数学生受益,我想,这个研究也是空中楼阁而已。
        三、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托课题组可以有很多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我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这也大大的调动了我们课题组成员科研的积极性。我们课题组总是可以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认真备好每节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的课题研究始终带到自己的课堂中,来充分的提高课堂效果。
        例如:在欣赏课中运用听唱法的有效运用,这一课题拿到是,我就觉得很兴奋,原因就是欣赏课作为我个人来说,是一个短板,一直以来,我们的孩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总感觉听完就完了。没有太多的记忆,可以说并不是很喜欢上欣赏课。所以,当看到这个课题时,我觉得很有价值,他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孩子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体验教学,使孩子通过老师运用听唱法将作品的主题旋律记得更加深刻,听得更加有效。在我的展示课《拉德茨基进行曲》中,我运用了编创儿歌的形式将主题旋律让孩子唱了下来,孩子们记忆深刻,课堂气氛也因此更加的活跃,生动了。孩子们下课之后,依然能够哼唱此旋律,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研究的意义所在,通过这个课题的参与,我的改变很大,我开始喜欢上了欣赏课。
        四、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教学中探究的问题。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进行问题聚焦的过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尝试去分析,去摸索解决,积累一些教学的经验,最终沉淀为自己的东西。殊不知,这个过程中我们便是在搞研究了,只不过在分析、摸索中我们要勤于去提炼,总结,形成文字。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很有必要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课题研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不能只靠一个人孤军奋战,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要有凝聚力。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中,不管是调查分析,论文撰写,我们都应该相互协作,同时帮助其他老师出谋划策,互相修改,提供意见和建议。在研究中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团体凝聚力增长,向心力增长,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总之,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与新课程同生共长。我相信,小课题研究一定会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大亮点,一定会丰富小学音乐教学的内涵,为小学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