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叙事散文鉴赏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甘招艳
[导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散文素材资源,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需要深入教材,综合考虑进行创新探索,为学生带来新的阅读认知机会。文章从叙事性散文的阅读鉴赏教学设计出发,探讨了叙事散文鉴赏教学路径与实施:一起对文本展开梳理性阅读,探寻鉴赏视角、精选鉴赏内容、传授鉴赏方法、延伸鉴赏内涵,让学生顺利进入语言鉴赏,在多元鉴赏体验中形成阅读的认知基础。

甘招艳     自贡市富顺县长滩镇石道九年制学校  四川  自贡  643217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散文素材资源,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需要深入教材,综合考虑进行创新探索,为学生带来新的阅读认知机会。文章从叙事性散文的阅读鉴赏教学设计出发,探讨了叙事散文鉴赏教学路径与实施:一起对文本展开梳理性阅读,探寻鉴赏视角、精选鉴赏内容、传授鉴赏方法、延伸鉴赏内涵,让学生顺利进入语言鉴赏,在多元鉴赏体验中形成阅读的认知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鉴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76-01

        叙事散文阅读鉴赏启动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重引导和组织,为学生选择鉴赏内容,选择教学角度,优化鉴赏组织,传授鉴赏方法,才能形成新的教学增长点。
        一、梳理叙事文脉,探寻鉴赏视角
        叙事性散文关涉记叙线索、记叙顺序、记叙方法、记叙要素等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时,需要从文脉角度展开教学,让学生先捋顺文本主要内容,然后选择鉴赏角度,这样建立起来的阅读鉴赏认知会更为深刻而多元。教师为学生安排语言鉴赏任务,首先对课文进行梳理和阅读,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鉴赏技巧。学生很容易找到精彩的描写片段。因为阅读在前面的铺垫,自然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情感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阅读鉴赏的认知基础。教师和学生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确立了鉴赏的方向。
        叙事性散文有鲜明的线索,在阅读鉴赏时,需要先对主要情节、主要人物进行梳理性阅读。如教学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散文明线、暗线展开梳理,然后对藤叶先生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找出一些经典的描写片段,要求学生结合阅读展开具体鉴赏。学生经过阅读,很快就找到了一些经典片段。如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这段话是对清国留学生形象进行描写的,抓住了几个特点,帽子、头发,而且运用了夸张、反语等修辞方法,将其丑态描写得淋漓尽致,表达作者心中的厌恶之情。”
        二、精选叙事内容,传授鉴赏方法
        初中生在阅读鉴赏时,教师要从更多角度展开引导,典词、佳句、修辞、语法、结构、主题、情感等,都属于可以寻找的鉴赏角度。在设计鉴赏时,教师要为学生做出必要的提示,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顺序展开思考。教师为学生树立鉴赏观念,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步建构鉴赏认知,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内化认知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梳理、分析、比较、总结、提炼等思维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鉴赏的本质,从而建立起的学习认知更加丰富。
        朱德笔下的《回忆我的母亲》,从家庭管理诸多方面,对母亲形象展开直观介绍和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伟大母亲的最朴素情怀。在人物鉴赏环节,教师先让学生列出围绕母亲描写的几件事,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母亲的性格特点,最后进行拓宽思考,对母亲形象展开深度解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迅速形成鉴赏思路:先列出母亲的事迹,然后总结母亲的性格,最后延伸关联分析,赞美伟大的母爱。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做出一定提示,确保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开展鉴赏,并在鉴赏认知构建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学生展示鉴赏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互动性评价,给学生个性鉴赏带来更多启迪。
        三、解析叙事语言,丰富鉴赏活动
        阅读鉴赏开始后,教师应选取经典的语言片段进行详细解读,并对语言运用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语言鉴赏思维,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鉴赏活动。课堂辩论、角色演绎、主题演讲、读写展示、对比阅读等,都能够为语言鉴赏创造契机。
        叙事性散文有精彩的语言描写片段,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鉴赏契机。教师在引导学生筛选语言时,需要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本的核心描写片段是“父亲买橘子”章节,教师鼓励学生展开针对性阅读,找出精彩的描写内容,并给学生做出一些学法提醒:描写角度不同、描写方法不同,描写表达效果也有差异,认真阅读分析动作描写片段,从父爱角度展开思考,可以获得丰富鉴赏认知体验。学生开始阅读相关内容,总结描写方法,展开典型鉴赏活动。有学生找到这样一段:“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这段话中没有明显的运用修辞方法,但一些典型动词的运用,将父亲的表现形象展示出来。如“散放”“爬下”“抱起”等,对父亲形象进行重点描写,展示出伟大的父爱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动词角度展开鉴赏,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从学生鉴赏表现能够看出,教师在语言鉴赏引导时,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方法。
        四、探索叙事背景,衍生鉴赏内涵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背景,以及作者写作背景等内容展开深入研究,以便为阅读鉴赏提供更多参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是散文的基本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具体散文鉴赏时,需要对散文描写意象展开深入解析,更需要对散文折射的道理进行全面发掘,这样才能为语言鉴赏提供更多素材支持。
        《美丽的颜色》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记叙居里夫人潜心研究的事迹,在阅读鉴赏环节,教师为学生介绍背景:这篇人物传记,是居里夫人的次女写下的,主要记述居里夫人和丈夫在棚屋中经过艰苦努力,提炼出了镭,让我们见到了美丽的颜色……学生根据教师介绍展开文本阅读,很快就对主要内容有了一定认识。在设计阅读鉴赏任务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居里夫人是主要人物,文章从哪些角度展开描绘,突出了人物哪些方面的性格特点?画出经典语言展开细致分析,建立鉴赏认知。学生接受鉴赏任务后,都能够深入到文本之中,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梳理,并自发展开阅读讨论,对居里夫人性格特点展开深入研讨。在这个鉴赏任务布置之前,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补充,让学生掌握更多背景信息,为阅读鉴赏做好坚实铺垫。人物性格分析,具有更为丰富的学习价值,教师根据鉴赏实际需要,给出一些信息支持,为学生阅读鉴赏提供更多学习启迪。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散文鉴赏能力的引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探寻鉴赏视角、传授鉴赏方法、丰富鉴赏活动、衍生鉴赏内涵等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欣赏散文,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对散文力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关霖.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6,(19):87-88.
[2]葛攀.浅谈学生散文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15-116.
[3]万芃芃.培养初中现当代散文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