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新构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谢爱民
[导读] 文学创作主要来自生活,如果想写一篇富有感情色彩的文章,需要作者在生活中具有较强的观察力,他们所思所写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基于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缺乏个性

谢爱民     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光明小学  444300
【摘要】文学创作主要来自生活,如果想写一篇富有感情色彩的文章,需要作者在生活中具有较强的观察力,他们所思所写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基于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缺乏个性,有些学生甚至敷衍了事。我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打破陈规,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充当引导者、设计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64-02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二者相辅相成,阅读能促进写作,写作能促进阅读。其中,写作需要学生广积素材,才能在写作时游刃有余。但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相对困难,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生活环境局限了其素材的积累。对此,可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通过别的途径积累素材,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作文能够让学生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让其有更好的情感认知和人文情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教师来讲一直是一大挑战,要让小学生感受到作文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又要对其学习与成长发展有益。生活化的语文作文教学也就应运而生,将生活与小学生的写作相结合,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之一。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
        学生写作需要足够的素材做支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缺乏阅历、经验,写作素材普遍匮乏[1]。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入手,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将其转化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场景、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周边,将其融入习作之中。以《写观察日记》为例,其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考验,教材中给出了几点案例,如,观察花盆中种子的萌发过程;观察秋季树叶颜色的变化;观察家里的宠物猫等等,这些均来自实际生活,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去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如,妈妈做饭的过程等,均可将其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诱导学生去观察自己周边的生活,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意识与能力,为写作积累丰厚的素材。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不善于观察积累,所以导致学生在写作时下笔无“神”。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形式,具体的实践活动有:
        1.社会活动。我所带班级负责东小区马路清洁的打扫,由于地处乡镇中心,街上无厕所,来往人员都在马路边的树池内大小便,无论冬夏环境都特别脏,加之学生又小,打扫起来很是艰难,所以每次做清洁,学生都嘟嘟囔囔地埋怨。我便在活动结束后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建议他们把想说的话写进日记。这次日记,学生们写得很认真。一位学生写到:“我想研制出一种药水,使所有的大小便及垃圾都能自动消失,减少地球污染。我也在此奉劝地球上所有的人们,要爱惜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眼中多些绿色,让我们的童年远离污染。”
        2.学校活动。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都是写作的好素材,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增强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比如在学校组织的“法制报告会”后,回班后我们针对本班现存问题进行了集体讨论,学生们的发言积极中肯,有针对性。我班的“捣蛋大王”在日记中写到:“今天警察叔叔的每句话都说到了我的心里。回班后同学们给我提意见时我一点儿也没生气,我知道大家都是为我好,要是真有一天我犯罪进了监狱,到那时再后悔再改可就晚了。


请大家放心,我一定改掉爱打架的坏毛病,不再让老师和妈妈操心,请大家看我的行动吧!”通过这次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并写出自己的收获和真情实感,提高了写作能力。
        3.家庭活动。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创造氛围,让学生在家庭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我给妈妈洗脚”。作业刚留完,学生们便“沸腾”了,于是我因势利导,让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在给妈妈洗完脚后,写一篇日记,并让被洗脚人签上意见。一位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妈妈的脚,我没有想到妈妈的脚如此苍老,脚跟上有厚厚的茧,很硬很硬,我轻轻地用手搓呀搓呀,眼泪差点掉下来。妈妈为我如此辛苦,可我却不想给妈妈洗一次脚,这是多么不孝哇!以后,我每天都要为妈妈洗脚,帮她消除一天的疲劳。”从这些真挚朴素的话语可以看出,只有在生活中有了真实的体验,触动了心灵,才能自由自在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4.班级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交流体会、总结经验,使他们在每次活动后都有提高。在活动后,可以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察所得和感受,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形式写出来,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一次我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亲手缝制沙包的作业,在交流感受时,学生的表达欲望空前强烈。“我整整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我的手不知被扎了多少回,流了好多血,吃一个星期好饭也补不回来。”共同的经历让他们很有“共同语言”,此时我便趁机引导他们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一次习作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三、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作文写作的情感功能
        生活化教学除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之外,还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来开展。教师可围绕写作的内容和方向,运用多媒体技术或其他教辅资源,创设与之相对应的情境,情境的创设要形象、逼真,然后引学生入境,这与组织学生参与实际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可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会、理解,为写作积累素材,为写作酝酿情感[2]。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例,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并写出理由。这一写作题目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直观地呈现导游的说辞,并作以耐心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导游解说的细节,让其初步接触这一职业,然后将本次习作与这一职业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旅游推荐的环境,让学生扮演导游角色,为游客推荐旅游地点,并说明理由。同学间相互进行推荐,然后,比比看谁推荐的好、谁的说辞更吸引人,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待同学间相互推荐完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对学生的问题一一指出,并要求其将本次推荐的内容写入作文,并将问题部分作以修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与效率。
        四、引导学生学会将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生活化的内容
        在日常的课文教学中,也有必要渗透写作教学,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但是,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并且学生无法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转变为日常生活的内容,并将其转变为面向小学生的写作素材。例如,通过学习课文《挑山工》,使学生可以体验课文中描述的挑山工的心理情景,学生可以在课堂里组织自己对课文内容进行现场演绎,从而使学生他们可以扮演挑山和游客的角色。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您可以更好地理解挑山工的心理状况。通过学习了解文章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文章的真实含义,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可以思考文章中主人公的真实心理状况,并融入其中。课文以这种方式描述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和热爱生活,这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写作过程中运用真实的感受来撰写具有内涵和情感的文章。
        总之,要想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就应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素材,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和赏识性评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自由表达,自主作文,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化的作文。
参考文献
[1]陈培瑶.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21).
[2]庄振华.简析小学作文课堂中践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
[3]葛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